3)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_解深密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聚集了过去色、现在色、未来色、粗色、细色等等,统称为色。所谓色,此处相当于物质。对于物质现象,我们往往是从形状(形色)、颜色(显色)这些色相进行认识。因而,佛教以色代指物质。

  受,为领纳义,即我们面对顺境或时产生的情绪,包括苦、乐、忧、喜、舍等等。

  想,为取像义,当我们接触外境时,必然会摄取事物的影像,然后为之安立名称概念。

  行,为造作义,是对事物进行判断并诉诸行动。

  识,为了别义,是精神领域的统觉作用。

  五蕴中,色蕴属于物质现象,而受、想、行、识四蕴则属于精神现象。

  五蕴,是佛教对世间一切生灭现象所作的归纳和概括说明。世人对有的一切不能正确认识,在有情生命体上执有实在的我相,在六尘境界中执有实在的。此外,更对我、法生起种种颠倒分别及执著,造成人类的烦恼及痛苦。

  《心经》的照见五蕴皆空,正是为了扭转世人对有的错误认识。我们执有为实在,这有就成了实在有。然而,世间一切生灭现象并非实有,其本质是空无自性的。这里所说的空,并非什么都没有,而是告诉我们,五蕴的有,不是我们执著的实在性。所谓的有,只是假有。而与之相对的空,则是对有的透视,是帮助我们破除对有的错误执著。倘能照见五蕴皆空,那么,由此而生的烦恼痛苦也就不存在了,从而度脱一切苦厄。

  请收藏:https://m.gr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