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四十三章 苏辙的路_网游之全球在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也许,每一位“坏人”,都会有一段不为人知的过去吧。其实换个角度,在洪秀全看来,曾天养可不正是最忠诚可靠的臣子吗?

  往往立场不同,对人的评价,也会走向两个极端。

  **********

  林凤祥府邸,欧阳朔书房。

  在接连处理好天王宫和太平军两大棘手的问题之后,欧阳朔终于有时间,来考察、接见天京城的一众文官。

  而其中最受欧阳朔器重的,自然就是苏辙了。

  相比其兄苏轼的豪放,苏辙则是沉稳内敛和镇定若素。正是这一性格,让苏辙在官场之上,比其兄苏轼走得更远。

  当然,在骨子里,兄弟二人又有共同之处。

  一代大文豪苏轼,曾经这样评价他这位弟弟。

  “子由之文实胜仆,而世俗不知,乃以为不如。其人深,不愿人知之。其文如其为人,故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

  由此,可见苏辙之低调内敛。

  苏辙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尤其擅长政论和史论。正是这一特长,被当时担任宰相,一心想要变法的王安石相中,调入三司条例司。

  对王安石推行的《青苗法》等变革,苏辙都有极深的见地。可惜,苏辙之论,跟彼时雄心勃勃的王安石思想相悖,走向了变法的对立面。

  不久,苏辙就因跟王安石意见相左,而被贬出京,官路坎坷。

  直到宋神宗驾崩,宋哲宗即位,宣仁太后垂帘听政,意图废除王安石时期的新法,苏辙才再次得到重用,最终一路官至宰相。

  其后,宋哲宗亲政,新法派重新得势。相应的,属于支持废除新法一派的苏辙,自然是连遭贬谪,至此之后,再无起复之机。

  由苏辙一生的官场经历,也可略一窥见,北宋时期党争之频繁。

  由于宋代官僚制度的原因,宋代文人的地位较高,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政治生活的黄金时期,他们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而北宋的政治特点,则以积弱积贫、党争频繁为主要特点。

  自从范仲淹以后,北宋的著名文人几乎无一例外地被卷入党争漩涡,政治风波影响、决定了他们的命运,也深深地影响了他们的文学创作。

  苏轼和苏辙兄弟二人,自然无法置身事外。

  也许,正是深受党争之毒害,现身荒野之后,苏辙对于太平天国的党争,是敬而远之。在天王和其他各派之间,一直保持中立,低调地处理政务。

  即便是在石达开和杨秀清博弈期间,苏辙作为天国文官之首,也是一直保持沉默。欧阳朔入主天京城,苏辙则干脆就是闭门不出。

  直到这一天上午,苏辙得到欧阳朔的亲自召见。

  此前,在圈定浔州郡等三位郡守之时,欧阳朔并未考虑苏辙。倒并不是欧阳朔对苏辙有偏见,或者说是质疑苏辙的

  请收藏:https://m.gr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