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45章 老有所养之_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于谦,李贤,徐有贞三人进入乾清宫,而后叩首行礼。

  “平身,赐座。”朱见深缓身说道。

  小太监们早就准备好了,听完朱见深的话后,立即将椅子搬了过来。

  三人坐下后。

  朱见深直入主题,开口说道:“沁阳府赈灾之事,井井有条,朕很欣慰,可在这官文之上,却有了一个问题,粮价飙升,虽然官府有配济粮,但百姓们还是络绎不绝的去购买粮食,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

  “陛下,官府加大粮食派送,应该能够抑制粮价。”于谦率先说道。

  “可若是官仓加大配送力度,会让百姓们更加恐慌,他们只会认为,官府已经无力赈灾了,派送的粮食是最后一批,到时候粮食价格依然居高不下。”李贤说道。

  徐有贞说道:“陛下,微臣看来,粮食价格的抬高是因为百姓们对下一年的信心也不大,老人们大多经过正统十二年至成化元年的,三年干旱,并且正统年间的赈灾也让百姓们有些失望,想要抑制粮价,恢复到正常的价格,应将各州府的粮食往沁阳府运送,让百姓们都看到源源不断的运粮队伍,这样就能够减轻百姓们的恐慌,只有减少恐慌,才能抑制粮价。”

  说白了就是恐慌,就是对官府的不信任,才是造成这一切的起因。

  徐有贞的这个办法是需要长期的运转,等到百姓相信了,积蓄也几乎是所剩不多了。

  李贤听完徐有贞的话后,忽然看了一眼于谦。

  而后开口说道:“宣德九年,于太保在巡抚陕西之时,陕西曾有两年大旱,当时朝廷的赈灾官文并没有到,于太保顶着罪责加身的风险,开放了一个官仓,不过却是按照市面上低了三成的价格售卖这些粮食,微臣看来,可有于太保此法。”

  “官府每月的配济粮照发,而官府也要将官仓中堆积如山的粮食,向民众售卖,价格低于市面价格五成左右,现在沁阳府的粮价升高,稻米一斗可达银一两二钱,小麦一斗银一两一钱,麸子一斗银二钱,猪肉一斤银一钱,这些东西,朝廷应全面介入,由沁阳府与其他州府沟通,调集粮食物资,直接贩卖,这样其价格就能更快的打压下去,而官府长期稳定的开仓售卖,不断的配给,百姓才会安心,粮价自然而然的就要下来,不过此法还是要户部追加赈灾银两。”

  徐有贞听完之后,心中想到:“我怎么没有想起来啊。”

  朱见深满意的点了点头。

  这一招是朝廷需要有魄力才能做出来。

  在后世可能经常见到,但在大明却是头一遭,李贤的名头果然不是盖的。

  这个策略的使用,同样是帮助了一大批人,而牺牲了一小批人。

  牺牲的那批人就是那些粮食的囤积者,他们高价运过来了粮食,因为朝廷的介入,价格被打压下去,若是这

  请收藏:https://m.gr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