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99章 朝见_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朱见深听完于谦的话后,将手中的书本放下。

  “圣人所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就是在告诉后人,百姓才是国家的根本,只要我们大明能够帮助百姓过上富足安乐的生活,才能真正的长治久安。”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朕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倍受触动,朕就在想,国家若想要长治久安,就必须让百姓生活安乐,稳定。”

  “那百姓如何生活安乐?”于谦缓缓开口说道。

  朱见深说的这些话,并不违背圣人之道,只是在圣人之道上有所延伸,于谦对此并不排斥,甚至还有些看好,尽信书不如无书。

  “没有官员之欺压,没有战祸之波及,没有重税之负担,吏治清明,国家稳定,轻摇薄役,百姓才能安乐,正如礼记所说,幼有所养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朝廷要多关注民生,自上而下,杜绝奢华之风。”

  “如何做到?”于谦接着问道。

  “整顿吏治便可让吏治清明,整顿军备让我大明之军强大起来,有能力保护国家百姓,在税务上应该另辟捷径,减轻百姓的负担。”朱见深侃侃而谈道。

  整顿吏治,就是朱见深希望大明朝能够对官员有一套自审的流程,让官吏清廉有为,不鱼肉欺压百姓,了解民间之疾苦,敢为百姓发声。

  整顿军备,就是朱见深希望能够大力发展火器,强军才能强国,将所有的外界威胁降到最低,让大明内部有个相对稳定的生存环境。

  另辟捷径,就是朱见深不愿国家将所有的重担压在百姓的身上,这应该是三条路上最难走的一条路,对于大明这样的农垦国家来说,农税永远都是站在上风的,不,要改变,要找到新的方法,这也是后期开海的一条铺垫。

  于谦大为满意:”陛下能够想那么多,确实不易,可陛下应知,所有的事情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

  于谦听着虽然心动,但也知道朱见深所说的需要一个非常漫长的时间,他还是怕陛下想得多,做得少。

  “朕知道,朕也知道想要改变很是艰难,朕说这么多,就是想询问老师,老师愿为百姓做孤臣乎?”朱见深一脸忐忑的看向于谦。

  这个机会朱见深等了许久,这次终于借着考问经书的时候,问了出来。

  虽然只有三件事情,但却需要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可能需要二十年,也可能需要三十年。

  朱见深也希望于谦能先替他走着,孤臣之说,就是这般。

  孤臣吗?

  自己愿意做孤臣吗?

  自己不一直就是孤臣吗?

  于谦沉默不语。

  朱见深也在静静的等待着。

  整座宫殿静的有些怪异。

  不知过了多久,于谦抬头说道:“陛下可知,这条路若是走错了,大明便再也

  请收藏:https://m.gr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