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14章 第一百一十四章_穿书假太子要当真女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以这种杀鸡儆猴的方式惩治几位官员后,总算没人再敢跑到正宁帝面前说道四,勾起正宁帝心中的那点心虚。

  随着时间再次来到即将举行亲耕礼的日子,有了二人在去年默契配合的成功经历在前,正宁帝可谓是身心轻松,毫无压力。

  何殊也没有什么压力,将注意力都放在玉米、土豆种子的分配上。

  从今年起,这两种作物就算是正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采收后,自行留种即可,大半都可用来食用。

  关于玉米与土豆的食用方式与禁忌,都已随着这两种作物的推广种植,告知给百姓知道。

  去年为了给公主减轻思想压力,何殊特意将东宫存的种子拿出一部分,让东山府的受灾百姓在洪水彻底消退后补种上。

  虽然种得比较晚,但是因为那边的气候还算温暖,后来的收成还不错,由朝廷拨款,让当地官府购回那批收获留种后,完全可以在今年免费发往给那些受灾百姓种植。

  当然,不管是什么地方,都需遵循一个原则,就是种植这两种高产作物,尽量用荒地或次等地,还需轮种,好地主要用来种植小麦与水稻在、大豆等大安传统植物。

  土地是广大农村百姓的根本,官府一再宣传强调用好地连续种植这种高产作物,会让好地变成废地的危害,百姓当然也不敢冒险。

  虽然何殊很希望百姓们都大丰收,不仅能让百姓们早日实现温饱,也能让大安多建个可以装满粮食的储备粮仓,可是何殊更清楚不能急功近利的道理。

  不在最初之际,就定下相应的规则,让相关规则深入人心,后来再想扭转百姓已经养成的习惯,不仅艰难,还会难以成功。

  借朝廷在邸报上公开那些被篡改的历史真相后,何殊终于决定借此机会,挖掘出邸报这一早就存在的利器的潜力,让其实现更多功能,类似报纸的功能。

  在当前的这种大环境下,何殊不敢正式开报社,实现所谓言论自由,因为步子迈得太大,就容易出现失控局面。

  但是借助早就存在的邸报,宣扬朝廷的某些最新动态与决议,适当引导一下民间舆论,让各地百姓也能通过邸报中可公开部分的内容,及时了解朝廷某些政令的修改与实施情况,官员的一些升迁消息等,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听到何殊的这个构想,正宁帝有些不大理解。

  “朝廷颁布的政令,公开的决议,为何要让普通老百姓知道就算我们这些年一直推教化工作,可是真正识字的百姓,终究只是少数,他们能懂什么”

  何殊耐心解释道,“正因他们不懂,我们才要努力让他们懂,鼓励他们主动去了解,去关注,甚至是参与某些政令的制定与实施,让他们意识到,大安不仅仅是我们老何家的大安,同时也是他们的大安。”

  例如此前的税

  请收藏:https://m.gr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