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22章徽州同乡_明末之新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负于他的时候,怎么就不提老乡的事情,现在看见他有利可图,有油水可赚了,就认为双方是老乡了。

  不过你还别说,这话还真是有点打动范若水,范若水其实也在考量一个问题,那就是他以后会这么的有钱,没有人罩着,估计也是有点难以保住,有点像一个小孩子,拿着大笔的银子上街去,虽然他可以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但是同时也都十分的危险,十分的容易被人抢,如果有这位一位老大哥罩着,估计别人想抢他都会顾忌万分。

  范若水他想了一下,他说道:“你必须与我结拜为异姓兄弟,而且还必须向天发誓以后,都不得欺负我,如果你敢欺负于我,就不得好死。”

  田老虎他说道:“没有问题,我可以向天发誓,以后我当你是祖宗般敬着,如果有感半点欺负于你,管教我不得好死,我们徽州人说话算话,绝对不会两面三刀。”

  范若水他就是如此的一个软骨头,被对方一威胁,马上就同意了,有一点那就是一样的,他们的祖先同事是来自于徽州的商人。

  徽州地穷,但其商人却是名闻天下,徽州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与庄园。

  从地理环境上来看,徽州地处崇山峻岭之中,川谷崎岖,重峦叠嶂,虽然从骚人墨客来看,是个风景秀丽的胜地,但是在农民眼中,山多就代表着耕地少,而耕地恰恰农民赖以生存的根本。

  以山地与丘陵为主的徽州,自然环境恶劣,农业发展困难,人均耕地面积不过2亩左右,而按照当时的土地粮食产出,2亩地是不够养活一个成年人口的,因此为了谋求生存,不少徽州人纷纷背井离乡,走上了经商贩货之路。

  徽俗十三在邑,十七在天下,这句意思是三成的徽州人留住原地务农,而七成的徽州人外出经商,这也形容了当时徽州人从商规模之大,比例之高,而庞大的从商人数,是徽商能够崛起为当代大商帮,最根本性的基石。

  徽州保界山谷,山地依原麓,田瘠确,所产至薄,大都一岁所入,不能支什一。小民多执技艺,或贩负就食他郡者,常十九。

  早期徽州商人主要经营的主要是茶叶、笔墨纸砚、桐油、木材、山货等,而这其中大名鼎鼎的莫过于祁门红茶、婺源绿茶以及澄心堂纸、宣纸了,但是仅仅经营这些类型产品,还不足以让徽商成为影响全国的商业团体。

  从正统年间开始,原本已经涉入到典当、木材、茶叶、粮食、布匹等多个行业的徽商,开始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并且沿着钱塘江水系与长江水系,以及京杭大运河两岸,建立了一个遍布江南的大商业网络,控制水路交通线之后,徽商很快又通过水路进入到了海洋贸易中,并且诞生了以徐海、汪直为首的大型海贸集团。

  但是由

  请收藏:https://m.gr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