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09章震摄敌胆_明末之新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才会落得今天这困苦不堪的结局。

  大明的体制,这便是两京十三行省,但是南方基本上已经沦陷了,就算是北方精华之地的江淮和山东,也都落入了华夏贼之手,现在敌人的大军,更是攻破了天津卫,前锋直扑京城。

  这样子的场面,真真正正的震惊到了这些官员,也令百姓都为之害怕。

  他们都在恐惧的想到,难道传了两百多年的大明,居然就无以为继了?

  这时候也有官员不合时宜的提出,是不是应该迁都了。

  大明帝国的首都,一开始是在南京,燕王朱棣造反成功以后,觉得在南方一是不安全,第二就是没有办法对付强大的蒙古帝国,这才选择迁都。

  迁都以后,大明历朝帝王,那是美其名曰:天子守国门!

  北京城就在九边重镇之后,守在这里,确实是有守国门之说。

  这样子,虽然是方便了对付蒙古人,也都令天下的赋税,非常艰难的送往这里,后来在疏通了运河以后,才得到了改善。

  北直隶一地,所产的物资,是不能满足本地的需求,必须通过整个南方或者是天下的供奉,才可以满足京城和九边重镇的需求。

  据说当年燕王朱棣造反成功以后,马上就把都城迁到了他的老巢,但是他的儿子朱高炽则是一个务实的人,因为这样子就令朝廷的开支大大的增加,所以他在位期间,就已经准备还都南京,至少在这里,可以轻易的获得全国钱粮的供应,就以本地一地的粮草,也都可以满足本地的需求,方便打持久战。

  但是朱高炽死的早,他的儿子宣宗皇帝同样也都不长命,到了他们的孙子正统皇帝朱祁镇的时候,又发生了土木堡之变,迁都之说更是无从说起,而且百年来,百姓和官员也都习惯视这里为最高的权力核心,神圣的地位不可动摇。

  但是今时,可是不同往日了,大明失去了半壁江山,失去了所有的赋税重地,这也就意味着他们的京城和九边重镇,不可能获得来自南方的钱粮供应,没有了这些地方供应,又处于华夏军前锋直接的攻击之下,这样子何不迁都,以避兵锋?

  既然现在的北京,已经如此的穷困,如此的内外交困,又面临着敌人的重兵围剿,何不迁都洛阳或者是西安这些千年古都,重振旗鼓以后,卷土重来?

  对于迁都之说,崇祯皇帝拒绝了,崇祯皇帝说的很明白:“祖宗把首都定在了这里,这里就是大明帝国的首都,朕也都不会再退了。”他知道这一退,估计就永远都回不了京城了,也就永远的丢失了这一片地方了。

  崇祯皇帝他说道:“现在国事艰难,万方多难,但是朕一定会死战到底,坚守不退,望众卿上下一心,对抗敌人,报效大明。”

  天下毕竟还是老朱家的,朱家的皇帝拒绝了迁都,大臣

  请收藏:https://m.gr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