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 副主编老田_娱乐王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先响不响全在褶子上呢,没有他的和泥填缝,德刚也只是咧着嘴干巴巴,有谦儿的一捧效果就全出来了!”

  “这一点随我,主要是接话的时机掌握得恰到好处,况且德刚只给了他几个人名,并没有完整的台词!”

  “你这话我就不爱听,德刚是在我跟他说了活儿之后才明白过来的,没他的几个关键词,你们家于谦知道怎么接吗?”

  坐在旁边的张文顺实在听不下去了:“我看你们都是一路货色,台上的年轻人说话没个把门儿的,台下你们两个老的更不正经!”

  石福山显然并不生气:“跃文,看到了吧?文顺哥是在眼馋我们呢,谁让他没收下个好徒弟!”

  他跟侯大师的年龄差不多大,均比张文顺小十岁。

  不过他们的名气可比他大多了,搁之前张文顺也就是个在相声园子里说相声的普通老艺人,在圈子外比普通退休老头的名气大不了多少。

  而且园子还不挣钱,多亏了张文顺的家底厚实,并不指望着园子里的微薄收入过日子。

  他是在老郭火了之后才被更多人知道的,尽管跟侯大师两人都属于文字辈的,辈分虽然高,业内地位却差老鼻子了。

  好在他算是同辈人中年纪最大的,更是很多其他相声文字辈名家里的大师哥,所以在收下老郭这个徒弟后,侯大师两个人对他还是蛮尊重的。

  自从德云社过火了之后,老辈人之间的关系走得更近了,所以说起话来也随意很多,处得像是一家人。

  此时台上的节目也进入了主题,这段相声叫做《我是文学家》,算是老郭“我”字系列里的著名段子,不仅剧情设计合情合理,包袱更是一个接一个的精彩纷呈。

  老郭早期的作品不仅数量多,而且多为优秀作品,他的红不是没有道理的,而是由无数好作品烘托出来的。

  反观所谓的主流相声界,仍然保持着一段相声能说十几二十年的老传统。

  并且还是在走歌颂型的老路,水平更是严重的参差不齐,导致整个相声界沦为表演舞台上鸡肋般的存在,也是有原因的。

  不能接地气的搞笑类节目,其实就是这个行业的悲哀,这门艺术的诞生之初就是产生于街头地摊,人为地把它高大上化了,却拿不出相适应的好作品,走向没落也就不奇怪了。

  因为那几位能让相声走上春晚舞台的老艺术家老的老,去世的去世,剩下的这批演员除了侯大师还能推出个新段子,其余的就只有混吃等死了。

  不过人家可都是体制内的演员,旱涝保收的生存状态下,不思进取也就形成了普遍现象。

  而老郭这样的体制外演员,就只能通过不断地出新段子才能养活自己,一身的本事其实都是被生活逼出来的。

  在这样明显的不公待遇之下,民间的草根艺人容易产生疾恶如仇的

  请收藏:https://m.gr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