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603章 时间陷阱_阴影之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切症的魔法药剂,憋尿时间决定了活动早晚。

  在这当中,有些人通过拖延的方式缓解压力,他们在没有任务逼迫时,并不拖延,可一旦压力降临,拖延心理便会滋生。退出转码页面,请

  爱阅小说阅读最新章节。

  他们总是优先完成最不重要的部分,喜欢把重要的工作留在后面。外在原因左右着他们的行动,任何“意外事件”都能成为休止符。

  另一些人爱追求完美,对工作结果的完整性要求较高,这也使得他们患得患失,工作会一而再的拖延。这类人通常总喜欢开始于整点,结束于整点,习惯在决定前去灌些麦酒或喝个咖啡,总是在寻找“最佳”的切入点。

  又或者过于自信,认为循序渐进无法证明其能力,渴望在最后一刻点燃“次元空间位面”,久而久之,做任何事情都显得拖延。

  可当最后完成时,那种感觉就仿佛是在风雪天里蒸桑拿,身上每个毛孔都透着爽快。绝境逢生后的亢奋,险为夷时的酣淋,仿佛肾上腺素般在体内乱窜。

  还有些人曾经被伤得很深,潜意识里认定了拖延是自己最后的防线。这种精神创伤很难愈合,久而久之,身心便被腐血污染,终日如木偶般冷漠迟钝,似乎活着的意义只剩下了浪费空气,每天都在等待着死亡的降临。

  最后一类人则苟且偷安,得过且过,始终徘徊在做与不做之间。在知足常乐与平凡是福这种鸡血灌输下,越来越多的人屈服了命运,习惯了命运,享受着命运。

  可殊不知命运从来都是只变温动物,唯有我们温暖了它,它才会血液流转。命运永远都是公平的,但公平往往意味着冷淡。

  尽管对于创新而言,拖延或许是种美德,尤其是那些优秀的原创者们。比如达芬奇在《蒙娜丽莎》这幅画上耗费了十几年,又或者米开朗琪罗的《最后的审判》。

  有些时候,我们对一件事情的结果,不是用花了多少时间去衡量的,而是从结果中去评判时间的概念。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拖延只是种逃避的表现。

  初代奥古王的演讲稿也是前一夜凌晨三点爬起来重新写的。而直到上台前,她的演讲稿还未完成。

  那句“奥古大陆牢不可破”的警世之言,也并没有出现在演讲稿中,这不过是初代奥古王的临场发挥。拖延看似收获了美好的结局,但那仅仅是个人能力的体现。

  又或者某个郁郁寡欢的编剧,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得不到认可与突破。于是其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心态反其道而行之,把反面人物粉饰漂白成了一个被折磨的英雄。

  结果《冰雪奇缘》成为那年最卖座的儿童歌剧。拖延看似伴随着纠结,但这份纠结却基于长年累月的沉淀。

  著名吟游诗人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经在《生活与美学》中说:既然太阳上也有黑点,人世间的事情就更不可能没有缺陷。拖延症无药可救,人类始终饱含劣根,从古希腊时代开始,我们虽然一直都在自恃为理性的生物,但终归都在与感性抗辩。

  拖延症是人类进化史上的礼物,更是现代社会目的性、正当性等一切形态的直观体现。

  它是每个人的缺陷,但它更是我们努力生活的源泉。我们的明天充满希望,更伴随着无数的未知,得过且过是种生活态度,不屈向前更加难能可贵。

  流星划过夜幕,六花早已在月光下酣然入眠,几只蟑螂在餐桌上窜来窜去,木盆里的衣物滋生着细菌。

  夜风挤进门帘拨弄着纱帐,几本名著静卧于书柜间灰头土脸。不知何时,六花的嘴角弯成一缕弧线,好似在嘲弄命运,亦或者梦到了布姆哥哥悄然出现。

  请收藏:https://m.gr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