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一零章 段思廉的悲情_我成了仁宗之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以大理满目苍痍,来还的某做大理王,此王某不做也罢!”

  段思廉这时候绝对是圣洁的,甚至让赵曦都觉得自己有些龌蹉。

  能感觉到段思廉这时候的心境,他颤抖的嘴脸,咬紧的牙关,后仰的头以及紧紧闭上的双眼,让在场所有人都能感受到这一刻他心底的无奈。

  都是受圣贤教化成长的人,谁也无法避开那种高尚的感化。

  就是赵曦,在这一刻也有点走神。

  他不是心里被触动了,他是在感慨段思廉这样一个悲天悯人的君王……这不是他印象中的君王。

  段氏王室做僧人,看来并不是单纯被大理的政治生态所逼,或许在段家人的血脉里,就有这种悲天悯人的天性。

  这一刻,垂拱殿是安静的,就连内监宫女,在这一刻也都诧异大理王的决定。

  这样的王,不做也罢……何等的残酷!

  “认乱臣贼子为王,与认贼作父何异!”

  赵曦其实一直就清醒着,没有那么多感慨。在其位谋其政而已,段思廉只不过是置于死地而后生的伎俩,偏偏借了圣贤和苍生的名头。

  这样的名头让人有力不能使,特别是对赵曦,他这时候辩,好像他不在惜黎民一般。

  理教的作用,在这时代效果很明显,文彦博喊出这一句,才让所有人明白这场合不该有这样的情绪。

  不可否认,段思廉的这一番操作,博了不少的同情分。

  “我大宋受圣贤之道教化,以忠于君王为毕生行为总则,岂能容此乱臣贼子?”

  “敢问段王,大理可是我大宋之藩属?”

  “正是!”

  段思廉已经颓然了,那一刻没能让宋国的君王和相公沉迷,已经决定了结果。

  他们不会因自己而改变攻伐大理。

  这时候,只能这样应付下去,有问有答了。

  所以,面对韩琦的责问,并没有逃避。

  “宗主国是否有责任介入大理谋反事宜?”

  高氏起事之初,你们宋国干预不是更好吗?为什么要等到高氏即位后?还是如此摧枯拉朽般的用大军碾压,这样的介入方式,并不是大理子民希望的。

  可这话段思廉不能说。

  富弼曾记得官家说过,弱国无外交,更何况还是个流亡的大理王。

  官家还说过,任何事都有其两面性,只不过是角度和立场不同。

  如今对于大理也是这样。段思廉有他的立场,国朝也能找到自己这样做事的理由。

  出兵不出兵,何时出兵,怎样去介入大理事务,每一项选择,都有可以立足的理由。

  高氏即位后出兵,国朝是对大理段氏王室的信任,认为他们有能力处理藩属国的内乱。

  到了高氏即位,宗主国也就到了不得不介入的地步……这就是理由。

  可若高氏起事之初出兵,同样有理由:为避免战乱而导致大理黎民生灵涂炭。

  都是理由,关键看国朝的需要。

  这就是政治,司马光很无奈,他这样的人,受不了这样的场景,可也知道,他是大宋的相公。

  国朝的选择没错,有利于国朝,即便他司马光再不忍,也清楚这时候不适合唱反调。

  还不得不承认,官家和其他人这一番操作,确实是可以将国朝的利益最大化。

  “小王现在其实没资格代表大理,更没资格要求上国如何处理大理的叛乱。只是……只是小王生于大理,长于大理,不忍让大理因一次战争而最终民不聊生。”

  “小王唐突了!”

  又是一张悲情牌,或许是发自内心的。

  我成了仁宗之子章节列表

  请收藏:https://m.gr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