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九九章 大讨论_我成了仁宗之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好在自己这不是有什么特别的爱好。

  还真是有点莫名其妙,早知道自己就没必要指示工坊城和讲武堂玩捧哏那一套了

  作用肯定是有好作用,可真不能都每天干这个。

  赵曦能想到,这里面肯定有相公们的推波助澜,否则绝不可能会有这么大的声势。

  最起码司马光撰写文章就让赵曦有点意外。

  说真的,要说司马光媚上,就连司马光个人也不信,至于他为什么会用文章响应自己,在赵曦看来,第一个是因为自己文章中倾向于他关于诚为一切之根本的理念。

  第二个,应该是自己透露要改官制的原因,特别是关于奖惩贬黜的提醒,这让司马光警觉了。

  或许赵曦有些恶意揣度了,但这也不是没可能。

  原来朝臣们的贬黜,基本上都是提一级外出,待再次回朝,势必会攀升到另外一个层级。

  特别是到了执宰这一层,他们每贬黜一次,就会多一项贴职,加一份俸禄。

  所以,执宰们才不介意自请出外,更不介意跟官家怼。

  司马光毕竟是刚递了自请出外的折子,虽然被赵曦劝下来了,但赵曦留给他的只是活话,这让他很尴尬。

  附和一下自己的文章,缓和一下关系,还能夹带点私货,把自己的学术理念融进去。这对司马光而言绝对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或许是自己多想了,司马光那性子,谁知道是不是如此。

  不过赵曦很满意,一篇文章所产生的效果,甚至超过了自己的预料。那怕这段时间都几乎忘记了对市易法褒贬,赵曦也没一点着急。

  这篇文章,本来就有为褒贬市易法定原则的意味。

  “过犹不及。虽然这一次讨论是正面的,有益的,但还是需要适可而止。”

  “关键是市易法是否适合推行,还需要朝臣评判。我的意思是确定个截止时间,诸公以为如何?”

  因为这次大讨论的声势,又是开衙不久,朝政都有些懈怠了。

  赵曦召集集议,也都是简单的说说近段的朝政,几乎还是围绕着大讨论。

  这不合适,赵曦需要叫停。

  “陛下,臣以为两月时间截止为善!”王安石恨不得现在就截止了。都忙乎着大讨论,近段时间很少有关于市易法的折子。

  “不可。市易一事,关乎国朝全境。而东南一带易货之事更甚于中原。千里路程,那怕是有轨道和漕运,也很难在两月时间让地方官员的奏疏抵达汴梁。臣以为最少应有三月之期。”

  韩琦好像积极了。

  “臣以为韩相公之言甚善!”

  哎呦喂,这文彦博居然也开口说话了。

  “官家,如官家所言,褒贬市易法需要以实论证,这就需要臣工们踏实用心去调查,用事例评判市易法的优劣。两月时间确实有些紧迫。”

  韩绛在多数情况下都是支持王安石革新的,他也觉得王安石有点过激了。

  真要是好的法令,又何必担心被臣工褒贬?再说了,官家定下评判市易法的原则,就已经很偏向新法了。

  压缩臣工们调研的时间,反倒是会再次导致那种无根无据的攻击。

  就是官家倾向于新法,在群臣的反对下推动,最终也会造成在地方被执行的变了味。

  “那就给大家四个月的时间!如此一来,想必能让臣工们有时间把调查做扎实了。明发抵报吧,至五月朔日为期,过期不候!”11

  我成了仁宗之子章节列表

  请收藏:https://m.gr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