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六五章 明朗和不明朗_我成了仁宗之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母同胞,又是一个专注于诗文书法的闲散性子。

  而七子,乃苏氏所出,是一个唯一跟苏氏性子类同的儿子,大大咧咧。

  就是被二皇子借来做幌子的。

  而蔡京、刑恕,可能存在怀才不遇的怨念…~

  赵曦很不希望事实是这样,可所有的线索指向,却让赵曦能把太子遇袭的事件给定下调查方向了。

  其实,当年自己在推行一些变革时,突然出现的变化,赵曦就考虑过是二皇子的行为…~一直想表现自己在谋略方面的能力!

  曾几何时,赵曦也有过些乱七八糟的念头。

  可对比下来,太子求真务实的做派,还是占了上风。

  只是没想到,小聪明最终敢做出这一步来…~这是赵曦绝对不允许的,是底线。

  后世有句话,叫不折腾。赵曦也有自己的观点,在赵曦看来,稳定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任何一个社会,只要处于有一个稳定的环境,社会本身就会促进发展。

  这也是赵曦这几十年的变革,一直采取温水煮青蛙的方式,不曾有过大规模、大范围斗争的原因。

  赵曦相信,有自己这些年夯实的基础,国朝在未来,需要的是一位务实的君王,不是折腾。

  所以,他在选择继承人的事宜上,就有了一定的倾向。

  在赵曦看来,自己任上,完成所谓的九州一统,金瓯无缺,理顺朝廷内部机制,完全可以确保国朝在几十年乃至上百年,大宋可以领先于这个时代的。

  这并不是说赵曦自傲的认为自己就比这个时代的所有人聪慧,也不是说他就比朝臣的政治智慧高,而是他比这个时代的人,多了千年的见识,了解各种成功和失败的模式,是后世一千年发展的经验,这是他的凭仗。

  他相信他可以为大宋奠定基础,指明方向。所以,就坚定了如何选择继承人。更不用说,这还有个长幼有序的旧例存在。

  只是他万万没想到,会发生袭击太子的事件。

  ······

  荆湖一带的调查声势越来越大了,朝堂也开始有了各种各样的传闻,而那些心知肚明的内阁大臣,都开始装聋作哑了,不再跟官家提关于太子遇袭事件的任何内容。

  就连苏颂,也在那次觐见后,销声匿迹了。

  在知道事件始末的所有臣工眼里,官家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一种纵容,跟先帝一样,在这类事件上总是下不了狠心。

  荆湖路的调查,谁都知道不可能有结果,偏偏皇城司还在那里继续,这就预示着,官家只是要这个调查的过程,而不是结果。最终,真相只会淹没在整个调查的过程中。

  无非是为了表明官家在意太子遇袭事件而已,就想当初官家遇袭后一样,不了了之。

  明白人始终明白,涉及宫墙内的事,涉及大统继承人的事,都只能是旁观,就跟当初汝南王跟官家有所纷争一样。

  对于朝臣而言,只要是赵家人,谁做君王,都需要臣工来辅助,更何况还是临近致仕的老臣,更没必要介入这类事。

  不过,由于赵曦态度不明朗,太子又多于内阁接触,表现出了一定的执政能力和臣工认同的老成持重,倒是让太子得到了臣工普遍的认可。

  我成了仁宗之子章节列表

  请收藏:https://m.gr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