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九十二章 雕工大师_古玩人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雕刻工艺源远流长.造型典雅秀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其中通雕座件,镂雕玉球,组合镶嵌是"南派"玉雕的绝活.数十年来,南派玉雕技术频频突破.多种失传绝活重现世间,开辟了南派玉雕发展的新路.而这位华老,正是南派雕工的代表人物之一

  于立飞虽然对玉石雕刻并不熟悉,可是四派之分还是知道的.他听黄老板喊出华老的名字.马上联系到曾经看到过的一篇报道,介绍的正是华老其人

  清初废除"匠籍"管理制度后,各地能工巧匠云集在阳城为中心的区域.民间的玉雕作坊日益昌盛.清道光年间,玉雕已成行成市,行会相继成立

  行会内有严格的行规和学师制度,工人都要加入行会才能从事玉器生产.当时,行会内按生产业务性质不同,成立了六个堂口."成章堂"主管制作花件和光身碎件,堂址在海珠中路板箱巷,行规要求学师四年才能入行,并可父传子一人;"镇宝堂"以制作玉镯为主,亦可制作光身产品,堂址在小新街,行规要求学师三年;"琣福堂"以制作玉镯圈为主,堂址在文昌北路德华坊内,亦规定学师三年,可父传子一人;"崇礼堂"主管开大料,堂址在大新街,入行亦需学师三年;"崑裕堂"主管玉石原料的贸易,堂址在海珠南路三府前金山会馆;"裕兴堂"主管玉器墟及玉器摊档的摆卖,堂址在天成路贤乐里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以南方玉雕工艺厂为代表的"南派"玉雕迎来新生,技术频频突破.玉球镂空层数从六六年的八层发展到十六层之多;用料从最初的三四度岫玉到后来的七八度白玉,翡翠玉,更加精巧和高档.花车,楼船,宝塔等规模较大的组合镶嵌座件,将通雕,脱链和镶嵌技巧加以充分应用,开辟了广州玉雕发展的新路

  南派玉雕艺人们在继承宋代"七巧色玉"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创造了"巧色"技艺,在设计时注重利用石料的天然纹理和色彩,量料取材,避开裂纹,巧用色彩,保持了原玉的天然色彩

  尤其是玉球,构思独特,大球套小球,厚薄均匀,层层自由转动,并雕上山水,花卉,人物,鱼虫,花鸟等精细的衬花,形象极其逼真生动.南派匠人制作的十八层吊缚双狮子母球,曾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南派"玉雕还擅长通雕,例如多层.[,!]玉球便是采用分层镂空技术雕琢而成.其他用镂空技术制作的产品,是在一定形态的物体内再雕琢一件或数件内藏物.例如蟹笼,笼身镂雕水草,石山和花卉,笼口闭合,仅凭不到一厘米宽的笼眼,伸进小工具,小心翼翼地细雕笼内的小蟹,技法十分精巧.运用这种技法制作的还有鲤鱼,神仙鱼,虾,鸭,鸳鸯,莲

  请收藏:https://m.gr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