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八章 留一手_大宋兵器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你给的工钱,可比打铁高多了!”吴骥出的工钱是打铁的好几倍,对这工钱,张大牛是十分满意,一提起这事,忍不住就要嚷起来了。

  “张师傅,歇气和偷懒是两回事,不要混在一起了。干活儿累了,歇会儿,是应该的。”吴骥要张大牛歇着:“张师傅,你先喘口气,我有事儿要对你说。”

  吴健忙着递碗热水给张大牛,张大牛接过,来到吴骥身边,问道:“东家,你有何事?你吩咐就是了。”

  “你会做这个么?”吴骥取出一张图,上面绘了一些东西。

  这是个击发装置,张大牛看得有些不明所以,睁大眼睛打量了老一阵,这才道:“看不大懂,又好象能懂一些,却不多。”

  真是个实诚人,老老实实,一分不少的全说出来了。吴骥只得给他解释,一通解释后,张大牛明白了,点头道:“东家,这事儿有些繁复,只有靠锻打了。”

  这种击发装置,在宋朝,没有车床这些工具,只能靠锻打。这对铁匠的技艺是个考验,吴骥问道:“张师傅,能做么?”

  “能是能做。开头几个,不会太熟,要容我手熟之后,才能做得好!”张大牛仍是本着实诚本色而言。

  “那就好!”吴骥对他这话大是赞成,让他练手是必然的。

  张大牛二话不说,放下碗,来到铁砧前,开始做准备工作了,烧炉,烧铁块。然后,就是夹住铁块,抡起锤,叮叮噹噹,锻打起来。

  这是吴骥第一次见他打铁,锤法熟练,是个好手。击发装备重在精细二字上,东西并不大,也不算复杂,在张大牛小心翼翼的锻打之下,一点一点的成形。

  直到张大牛忙得满头大汗,第一个击发装置的部件才做好。吴骥一瞧之下,还算不错,还需要改进,这要等张大牛手熟了之后去了,急不得。

  张大牛一瞧吴骥把击发装置部件放到一边,就知道还不满意,略喘一口气,接着锻打起来。一直打了五个,吴骥方才满意,拿着击发装置去试验。

  击发装置一定要保证万无一失,要不然,就有可能泄密,必须每一个都要试验,用现代的话来说,那就是要“全检”。

  把部件组装起来,就是一个击发装置,这不难,很快的事儿。

  吴骥试验的结果,还不错,无论是浸水、拉扯、拆卸,都会把导火索点燃。在霹雳弹上,点燃了导火索,就等于是引爆了霹雳弹,谁要是没安好心,去拆卸,就会送命。

  对测试结果,吴骥还是满意,回来把张大牛一通夸奖:“张师傅,做得不错,就这么做!”

  “呵呵!”还有比得到东家夸奖更让人欢喜的么?张大牛发出一串开心的笑声,锻打起来更加卖力了。

  他每锻打一个,吴骥就测试一个。最初几个,吴骥是自己动手测试,后来就是指点吴健和杨秀秀测试。

  这种测试一点都不难,吴健和杨秀秀很快就掌握了。他们一掌握,就没吴骥什么事了,活儿有人抢着做,吴骥只需要指点就成。

  做好十副击发装置,花了整整一天时间。

  张大牛既要做击发装置,还要铸造,肯定忙不过来,吴骥要张大牛推荐一个诚实可靠,嘴巴牢靠,技艺不错的铁匠。

  张大牛想了一阵,推荐了一个叫段大鹏的铁匠。吴骥要张大牛去把他叫来,吴骥检验以后,发现此人和张大牛有得一比,属于那种特别实诚的人,技艺不错,就把他雇佣了。

  至此,吴氏军工就有了张大牛、段大鹏,还有没有上工的乔大元,三个铁匠。再加上吴健、杨秀秀,吴骥本人,就有六个人了。

  虽然只有六个人,却是象模象样了。

  基础已经打下了!

  整个霹雳弹,最麻烦的就是这个击发装置了,费工费时。可是,任何先进的武器,保密是必不可少的,不得不为。有了这击发装置,谁拆谁死!如此一来,就会保住秘密。

  另外,吴骥还要张大牛铸造的时候,把铁水撒在地上,就会出现不少铁砂、铁片,各种形状都有,有些锋利,有些钝。装在铁球里面,一旦发生爆炸,霹雳弹的威力就会大增,那无异于一张杀伤网,覆盖范围不小

  请收藏:https://m.gr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