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9章 故人蒙难_风雨大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意孤行,置诸大臣甚至真宗皇帝如摆设,为左右天子为大忠。但他不是寇准,也没有寇准那样与皇帝的交情,别说左右天子,仅是流言就不是他所能承受的。

  杜中宵并不了解背后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但他感觉得到,新政施行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局面。政治虽然是人的政治,但单从人事下手,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自新政施行,除了人心为之一振,朝政为之一清,这种笼统的评价,具体钱粮多收多少,军力有何上升,面对夏丹和党项强敌,局面有何改善都乏善可陈。总之一句话,除了气势,政治局面并没有变化。

  公吏忙着上酒菜,夏竦兴奋得来回踱步,好似突然忘记了寒冷这回事。

  杜中宵拿起夏竦放下的邸报,看过事情经过,才明白此事跟夏竦有关,怪不得他那么兴奋。

  这事情从头到底就透着荒唐。夏竦上报,没有人相信,但富弼和范仲淹却不能自辨,石介满身是口也说不清楚。最后就是新政结束,范、富出外,石介倒霉。

  翻到后面,又看见一条消息,让杜中宵大吃一惊。

  杜中宵在临颖落难时的许州通判苏舜钦,中进士之后一直在中下层辗转,范仲淹等人开始新政,得到赏识,进京监都进奏院。前些日子祠神之后,他用卖旧纸的钱组织同僚朋友饮酒,在衙门里,还招妓伴饮。同座的人喝多了,各种狂言,还有人写诗诽谤圣贤,被人告发,舆论大哗。

  御史王拱辰坚决治罪,最终被夺官为民,从此失去了前程。当然,这个年代官员被贬为平民,大多都会被起复,但那是很久之后的事情了。

  此事让杜中宵甚为可惜,苏舜钦当年曾帮过自己,为人很好,却不想栽在这种事情上。实事求是地说,苏舜钦是咎由自取。他自到京城为官之后,自觉前途无量,说话毫无顾忌,指点朝政,评点大臣,不知道得罪了许多人。他们的作风,也说明了庆历党人存在的问题,好为大言,不拘小节。对苏舜钦判罚也说上重,他的罪名是贪污公款,按律当诛,只是削职为民而已。

  看着苏舜钦的结局,杜中宵庆幸自己为官一向谨慎小心,没有这样的把柄被人抓住。

  苏舜钦的岳父是宰相杜衍,他一出事,杜衍难免会受到牵连。至此,范、富外出,杜衍受到牵连之后也很可能辞相,剩下韩琦独木难支,新政已经坚持不下去了。

  感叹了一番,杜中宵放下邸报,感叹良久。新政或者是改革,没有扎实的经济和军事措施,能够给国家和百姓带来实打实的好处,终究是没有前途的。理想再好,也要带来物质的好处才行。这个年代归根底还是四个字,富国强兵,才能够得到支持。如果再加上造福百姓,才能不惧阻力。

  酒肉上来,夏竦领酒数巡,高声道:“朝中奸人尽去,朝政清明,必然是一番新局面!杜知县在永城两年,不管是营田务还是县政,治理有方,政绩杰出,百姓安乐,实为难得能吏!我必上奏朝廷,予以封赏。看罢营田务已经足足够,永城县那里就不必去了。杜知县,你不可懈怠,再接再励!”

  杜中宵起身谢过。朝中出了这么大的事情,夏竦哪里还有心情在永城县巡查,早早回去迎接将来的政事变动才是正理。而且从营田务来看,杜中宵的政绩无可置疑,也没什么好看的了。

  除杜中宵外,其余公吏哪里知道朝中的政治斗争?知州高兴,知县受奖,众人喜气洋洋,尽情放开吃喝。只有杜中宵心事重重,不知此次对自己是福是祸。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https://m.gr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