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五十七章 叛军(二)_为何这大秦越来越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国策”一般人不敢无视。

  秦王肯定会认真了解,朝堂之上的其他官员也不大会一股脑反驳。

  二来还是因为公孙鞅名气大。只要自己能影响他这一个人制定出他想要的那种国策,那么后续背黑锅就不会是自己。

  一举两得。

  “公孙兄,你来秦国也有段时间了吧?”

  王陆准备循循善诱,让他自己“悟”出那种国策,将自己置身事外。

  “是有段时间了。”公孙鞅感慨,“来秦大约有三四个月,这段时间托王兄的福,获益匪浅。”

  “对秦国可有不满的地方?”

  “那可有些多了。”

  王陆很满意这个回答。

  “有没有想过去改变?”

  公孙鞅突然盯着王陆不动,瞅得他直发怵——该不会是觉察出什么了吧?李斯都那么敏锐,想来公孙鞅应该也差不到哪去。

  “生我者,父母也;知我者,王兄也!”

  “昂?”王陆摸不清状况,就见公孙鞅起身从书箱里期取出一卷竹简,竹简的成色比较新,应该是新出的。

  “这是什么?”

  “我写的国策。”公孙鞅道,“王兄你让我不接受秦王封的高官,而在市井之间历练,确实让我学到了许多。”

  ——不,我只是单纯不想让你当官而已,没别的意思。

  “在秦国坊间三月时间里,我感慨颇多。在王兄前往洛邑时,我草拟这卷国策。”

  “本来还想再等等,既然王兄主动提起了,就请王兄指点。”

  “看看。”王陆接过竹简,不算多字,大约二三百,整个面上还有不少空余。

  【帝王之道,无不以尧舜为楷模。实行无为而治,休养生息,让百姓安居乐业,以富强秦国。三皇五帝草创文明,其皆以生始,鲜有规矩……】

  王陆这边看着,公孙鞅还在那边同声背诵。

  可说实话,王陆没想到小小二三百字竟然有这样大的魔力,竟然几次差点让自己入睡。

  也不知道是不是觐王宴一行太累,才导致这样。

  “王兄,我这帝道国策如何?”

  “这个啊……”王陆努力让自己清醒过来。

  对于公孙鞅的“帝道”,该如何评价呢。

  如果公孙鞅拿着他去呈给秦王,他绝对不拦着,因为上面的内容多少有些“假大空”。

  或说是过于凝练,或说是不适合如今这个大争之世。

  秦王想要的是让秦国强大的具体国策,而公孙鞅所谓的“帝道”除了开头有个【无为之治】提到之外,其余大部分都是在描述‘帝道’施行后带来的种种好处。

  这些好处还是数百年前的。

  这样的政策提上去,秦王指不定要生气。

  而秦王生气之后,将来势必不会再看重公孙鞅,自己假借抓公孙鞅之后制定灭秦国策的计划就只能落空。

  所以公孙鞅这所谓的“帝道”——不行。

  完全没有掺杂自己阴谋的空间。

  “公孙兄啊,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王兄,请说。务必言无不尽。”

  王陆卷起书简还给公孙鞅。

  “这国策不行。有没有更加实用一点。”

  “你这‘帝道’他大了。”

  “三皇五帝之所以是三皇五帝,不是因为他们用了‘帝道’而成为。是因为他们成了三皇五帝,所以‘帝道’才声名显赫。”

  “总之,不行。”

  请收藏:https://m.gr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