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四十三章 传书与禁书(一)_为何这大秦越来越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认真的吗?”

  “十分真!”

  公孙鞅将竹简归还在秦王的桌案上,而后退回自己的位置,坐下道:“一直以来,我与王兄在诸多事情上不谋而合,可今日却遇上了最大的分歧。”

  “王兄,你真的要给整个秦国的百姓教他们读书写字?”

  王陆再次点头确定。

  公孙鞅叹了口气道:“我的想法恰好和王兄相反。非但不能给他们念书开智慧,还要一切扰乱心智书都烧掉。只有这样,秦国的百姓才不会胡思乱想,受人蛊惑。”

  王陆反击:“只听说读书少被骗的,哪里有书读得多了还会被人蛊惑?”

  “王兄还记得墨家墨轩?”

  王陆点头。

  “王兄记得,就应该清楚当日的危险。墨家的道理也许不错、不假,但并不适合秦国。”

  “而墨轩并非秦国本地人士,事后将他驱逐出境即可。”

  “可要秦国本地生出一个两个……十个百个墨轩那样的人,秦国还如何?”

  “新国策好不容易初见效,不禁书也就罢了,王兄还主动叫百姓知道这些东西,岂不是让新国策倒着走?甚至可以完全被推翻。”

  “王兄,新国策也有你的不少心血在,难道要它就这样付诸东流?”

  ——我倒是想。

  “公孙兄,这只是一种可能,还不一定发生。我们不能因噎废食。”

  “再者,教授百姓的书并非市面上流通的各种杂书,是由我精心挑选修改过后的。”

  公孙鞅摇头:“王兄你教他们读书认字,这就已经够了。”

  “难不成王兄以为他们识字后会再也不读书?”

  “到时他们找到某一种流派,成为忠实弟子,而后拉拢更多的人一同信奉,久而久之凝结的势力将不可小觑。”

  “届时,新国策必然要被抨击撼动。”

  “秦国已经换过一个‘血’了,好不容易适应,再动荡一次,秦国就危了。”

  “王兄要枉顾这些事吗?”

  “我不这么认为,”王陆明白自己现在要是说不过公孙鞅,九年义务教育只能在梦里实行了。

  “公孙兄对人抱有太大的敌意。”

  “为什么他们在读了书之后不能理解了新国策的好处。”

  “现在走在街边小巷,还是能听到对新国策的咒骂声。”

  “要是他们读了书,明白了权衡利弊,就会明白大王的良苦用心,从而发自内心得支持新国策。”

  “这,也是极有可能的。”

  公孙鞅摇头:“王兄你太乐观了,看前程应该看危。只有早预料到了危险,才能去祸存福。”

  “是公孙兄太杞人忧天,因为只是有可能发生的事,而放弃行动,实在太不理智。好比行军打仗,每一次都胜负难料,难道公孙兄便要逃掉每一场?逃的越多,往往吃亏的越多。”

  公孙鞅摇头,不是说不过了,而是再扯下去就要伤感情了。

  “大王,你怎么看?”公孙鞅将问题抛给秦王,反正最终决策的人一定是秦王。

  “寡人,寡人……”秦王一脸谨慎,“寡人觉得你二人说的都对。”

  “书读多了,确实容易胡思乱想,容易乱;可书读多了,也对,满朝文武哪个是没有读书的?”

  “寡人……”

  请收藏:https://m.gr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