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九十九章 题_为何这大秦越来越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陆,被自己夸成天才,非以为喜,反以痛苦。

  这是何等的境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孙朔慢慢退回位置,开始有些理解公孙师兄。

  秦国无法,是真的,但只要王陆在,秦国便有法!

  公孙师兄留在秦国,未尝不是一个好决定。

  甚至等学有所成,到自己游历时,可以考虑也来秦国……

  史迁没管旁边一向拉扯他的嬴政,正快速用史家的秘法进行速记,将第一问的对答和众人的表情统统记录上去。

  这一环节很重要,像严嵩想去掉“小”字,就需要史家这样的记录来佐证。

  严嵩不再看孙朔,他知道自己走眼了,今日这场最大的对手不是虞坚的弟子,而是这个……这个什么人来着?

  严嵩没关注过王陆,导致现在他都不清楚身份。

  “严嵩。”

  就在这时,成矫喊了一声。

  严嵩看着成矫的眼睛,不言语,却也读出了他的意味。

  ——让自己认真回答。

  实际上他不说,接下去严嵩也会提起十二分精神。

  此刻,百谷场上的胜负已经和“小”字无关了,他即便胜了,凭旁人的名气,也难算一次功绩。

  可要是输了……

  那事就大了。

  一旦输给这个不知名的小子,自己苦心经营数年的名气将白白为他人作嫁衣。

  比起成矫,他严嵩自己更怕输。

  “虞先生,请出题!”严嵩抖擞起精神,准备拿下第二题挽回局面。

  虞坚也不拖延,出题:“有一国君,欲立新法,有一仁德善心之士,有一熟读律法之士同参与立法,问谁为主,谁为次?”

  题目一出,王陆不再和第一题时那般松散懈怠。

  原因无他,就是严嵩和孙朔两人不靠谱。

  上一题明明那么简单……大概,也许……总之,就是二人难孚自己期望。

  靠他们的答案,鬼知道这次还会不会再答错。

  他已经答对了一题,真的不能再答对了。

  再答下去,公孙鞅留下都是小事,倒时消息一出去,秦国得增加多少国运值。

  并且自己表面的阵营还属嬴政,这笔功劳是记在嬴政头上,岂不是让嬴政又离储君之位近了一步?

  若嬴政按照历史当了秦王,秦国强大,十年不灭,消失的就是自己了……

  说什么!也不能答对第二题。

  史迁:“王兄好像燃起来了。”

  王陆折断一根竹简,将两段小竹片一左一右,分别代表仁德之人/熟法之人。

  “如果我是国君,我会选……”

  ——选个篮子。我又没当过国君,我怎么知道国君要顾虑哪些?

  要不选熟法之人?

  毕竟立法的法文及各种条条框框肯定需要专业的人来写,就像不知道谁说的,术业专攻。

  王陆拿起右侧代表熟法之人的断竹片,却又很快放下。

  仁德之人,这个选项看似离谱,但既然放在选择中,肯定有几分道理。

  公孙鞅

  请收藏:https://m.gr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