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章145 谓我不愧君-1_帝国的黎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情有可原的。可是,对河中人来说,若没有解苏先生解释天命,百姓只怕早就被各大教门之争弄得人心大乱,河中也会不得安稳。我出生之时,这《天命论》早已深入人心,河中百姓都奉为正道。但我听父亲说过,在数十年前,河中人心纷乱,就连书香门第也出了不少虔信神佛之人,各教信徒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冲突相杀,人人惶恐不安。地方官和军士杀得了作乱的,却不能控制得了人心。直到解苏先生重述了天命之说,儒门这才重新端正了河中的人心,今日才能以一敌多,与宗教裁判所的各大教门相抗。”

  “原来如此。”李若雪看着张采薇心有余悸的神色,心中有些明白了。

  朝廷和军士管得住人,却管不住人心。子不语怪力乱神,然而,偏偏这个时代,是一个属于鬼神的时代。尤其是夏国地广人稀的西疆,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漆黑的夜里,几乎每个地方都流传着各种各样的鬼神传说,孩童都是在各种各样鬼神的故事中长大的。人心中有鬼神,敬畏、羡慕、迷信,这无疑给祆教、道教、大食教、芦眉教、佛门等诸多教门在夏国西境传播培植了肥沃的土壤。宗教裁判所偶尔会禁止一些邪魔外道,其本身不但不可能约束各大教门的传播,甚至还会推波助澜。人心皈依各大教门,各教门的影响力的增加,就等于朝廷影响力的下降,夏国朝廷却是绝不希望看到这样的趋势演变下去。正因为如此,夏国以军士当国,在扶植儒门道统上却是不遗余力,当解苏先生刘敞的重述天命之说一出,朝廷立刻出资大量印刷,甚至在解苏先生身前,学士府便将天命论编入了官学的经书当中。

  当时各大教门皆言中国之人本无信仰,人心是一张白纸,尽可方便传教。而解苏先生的《天命论》则与之针锋相对,直言我中国之人非但早有天命信仰,而且从古至今从未断绝。论语所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中的天命,便是确认天命信仰之存在,“敬鬼神而远之”,“子不语怪力乱神”,便是儒者以“天命”之说驱逐怪力乱神之说了。只不过我中国人的天命信仰较西夷教门更加纯粹,一不称呼其名,二不立偶像,三不传其事。谓冥冥之中,自有天命。老子所谓,大道无名,大道无形。是故圣贤只说“天命”,而不称任何神名,流俗者更以“老天爷”俗语称之,虽然这个“老天爷”叫什么名字,长什么样子,有什么本事皆无可考,然而我们心中所怀之虔诚敬畏实不下于任何教门。所以,我中国人之纯粹信仰,实实在在只有一个“天命”,所谓满天神佛,中国人见庙就烧香者所拜之偶像者,其在天命信仰种的地位只与西夷教门中各种天使、先知相仿,远远不能与“天命”所代表的那个唯一至高的存在相提并论。

  请收藏:https://m.gr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