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5章 问题所在_黑科技就该这么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节、胯关节、脊柱等部位,都是外骨骼模仿的难点。

  目前主流的外骨骼都是沿着人体的肩部、胯部和膝盖,设置外部球形接头,然后通过平行的连接杆实现连接。

  但在运动时,这些外部的人造关节和连接杆往往会与人体的贴合度发生错位。

  现有的外骨骼系统虽然不干扰步行、跑步和直接匍匐等动作,但对使用者的弯腰仍有较大影响。

  李未来参与的这台军用外骨骼也是一样,到底是套了那么多外骨骼和硬质装甲,虽然各种动作都可以做,但是永远无法做到无甲的时候那么灵活了。

  好在也够用了。

  良好的外骨骼系统都得有一套精密的计算机人工智能控制系统,用来控制外骨骼对人体的动作进行响应。

  如果响应速度过慢,动作效率会很低,犹如老太太过马路。

  而响应速度过快,则有可能给使用者带来伤害,比如步子大了扯着蛋。

  由于人体不同关节动作速度有快有慢,因此外骨骼控制系统也必须能协调速度,让使用者感到外骨骼是一种助力而不是阻力。

  而且先进的控制系统需要能够发现并阻止使用者的错误动作,例如摔倒,这对于本身行动不便的伤残士兵很重要。

  这方面的技术就是李未来的强项了,原先的那台动力外骨骼就是给动作非常不方便的“伤残人士”使用的。

  如果说之前的项目算是两边的强强联合,那么电源动力问题就不怎么样了。

  像钢铁侠那样拥有无所不能的反应堆仅是电影中的幻想,现有动力输出较强的内燃机由于噪音、隔热等问题无法应用,因此现在主流外骨骼系统均使用电池来驱动电动机。

  高容量的燃料电池是目前研究的重点,但也只能勉强满足需要,曾经有些专家设想过未来可以对外骨骼使用无线电能传输。

  现在呢,“未来”倒是来的很快,没有让他们等到真正的遥远未来,无线电能传输也来了,但真实的情况却远达不到设想中的情况。

  主要还是无线电能传输的距离太短了,只有几十米,就目前的发展来看,单兵外骨骼系统很可能优先应用在非战斗领域,例如后勤运输、场站维护、装备修理等需要士兵进行大体力搬运的场合,使用外骨骼可以缓解士兵们的工作强度。

  原先他们已经在这些场景下做过测试了,为了应对续航较短的情况,他们直接让外骨骼带着电缆进行工作。

  不过这样的话他们得减少场地里工作的人数,并且还要安排特定的位置和行动路线,只有这样才能减少电缆缠绕在一块的次数。

  结果因为人数减少,而且要经常注意规避,区域工作效率反而比之前还低了一些。

  顶多就是那些减少的人数可以去其他工作岗位,整体效率会提升一些。

  不过那只是在日常情况下,

  请收藏:https://m.gr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