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73章.转载虚拟的都市082高度浓度_宿翼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宿翼琴之所以转载17K电子书《虚拟的都市》作品相关082《高度浓度》,只为提供未来高仿真“入书”《志在中华》第57章下中的高仿真人物出处。他们是:孟繁华、贺绍俊、刘庆邦/滕贞甫

  082高度浓度(发表时间:2019-04-03_15:18:13)

  中国文学有着多情重义的传统,一直以来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用光明驱散黑暗,用善与美战胜丑恶,留下了无数经典作品,让人们在阅读或吟诵时感悟美好,触摸希望,沉浸于人间情意和大爱之中。近一个时期,文学出现了“情义危机”现象:在一些作品中,乡村成了社会转型期“恶”的集散地,城市充满了不堪和龌龊,人性尽是阴暗和仇怨,现实也都是冷漠和无情的;偏执地记述现状,夸张地展示丑恶,缺乏对光明的歌颂、对理想的抒发、对道德的引导,使文学不断遭到矮化和诟病。3月27日,《写出人类情感深处的善与爱——关于文学“情义危机”的再思考》一文在本版刊出后,引起文学界和读者的关注。我们特开辟“呼唤有情有义的文学”专栏,刊发一组笔谈文章,深入剖析文学的“情义危机”现象,呼吁创作更多有情有义的文学力作。

  一.《写出人类情感深处的善与爱——关于文学‘情义危机’的再思考》一文(《光明日报》2019年3月27日),指出近年来文学创作中一个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即我们的文学作品在描写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时,往往更热衷于刻画和展示人性卑劣的一面,而对人性之善和人间大爱相对重视不够,缺乏酣畅淋漓浓墨重彩的表现。

  **应该说,这确实点到了文学的痛处。当前文学创作确有不少作品尽管主题不同、人物各异,但落墨重点常常离不开虚假、欺骗、猜疑、嫉妒、冷漠、嫌弃、算计、报复等情感倾向。

  刘庆邦的短篇小说《杏花雨》构思巧妙,写一对已经离婚的青年男女,签订一份奔丧协议后,女方来到男方家为丈夫父亲奔丧。一场撕心裂肺、轰轰烈烈的豪哭,表面是为公公撒手人寰而悲痛欲绝,其实哭丧者所思所想以及那响彻四方的哭声却与死者无关。许春樵的中篇小说《麦子熟了》广受好评,俊俏的麦叶跟随堂姐麦穗走出大山进城打工,在都市欲望和金钱的双重煎熬下未失良知和本分,却被堂姐猜忌她与老耿“闲扯”的风言风语所击倒,憨厚老实的丈夫桂生因嫉恨和复仇心作祟,偷车撞死老耿而入狱,善良的麦叶跌入家破人亡的深渊而无法自拔。诸如此类的小说,在琢磨生活和表现生活上均有自己的思考,在体察社会风气走向和世态人情冷暖上也颇具匠心,对于读者认

  请收藏:https://m.gr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