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59章 创造多样化产品_重生之我的1993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至少这种办法在父亲张河山那里就不过关。

  从十一月底开始,张河山就经常的情绪低落,唉声叹气更是常态,他心里在愁什么,张一鸣很清楚,所以,很久没有过问食品厂运营情况的他不得不再次开始思考这个局面的解决办法。

  任何行业都有淡旺季,这个是肯定的,但作为一家冠名食品厂的企业,只生产山泉水一种产品的确是有些说不过去,产品的单一有时候也是制约一个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对于现在的经济环境和国民的消费水平而言。

  如果想要改变这个局面,就要让产品多样化,适应不同的消费阶层,和不同的食用需求。

  之前提到过的醉枣再次被张一鸣想了起来。

  现在新鲜的枣子早就已经过季了,但谭红梅老家东阳被誉为大枣之乡,几乎家家都有枣树,还有专门种植枣树的枣农,总而言之,在这个季节想要吃到枣子,非东阳莫属。

  这个年代运输不发达,冷藏手段也很落后,对于北方而言,进入冬季之后还想吃到新鲜的水果,除了苹果和梨之外几乎没有第三种选择,所以,如果在这个季节能吃到口感堪比新鲜枣子的醉枣,对于广大的老百姓而言绝对是一件美事。

  而且,进入十二月以后,马上就要过年,年底,家家户户都会囤年货,要说一年之中,什么时候老百姓最舍得花钱,那就是过年了。

  哪怕醉枣的生意只是在冬季做,对于食品厂而言也绝对是能大赚一笔的生意。

  张一鸣是个执行力很强的人,既然有了这个想法,第二天周末,张一鸣就和谭红梅登上了去东阳的客车。

  东阳距离通远县大约一百二十多公里,坐客车差不多两个小时,只是东阳四面环山,枣农又绝大部分都住在相对偏僻的地方,下车之后,张一鸣和谭红梅又步行了差不多四十几分钟才进入了东阳县东阳村。

  张一鸣和谭红梅采用先大再小的走访政策,先去东阳村最大的三家种枣大户走访。

  其中有一家的枣子,足足有上千斤,都用水缸扣着。

  谭红梅和这个枣农说了想要采购醉枣的事儿,让张一鸣觉得有些不太高兴的是,按照谭红梅的说法,在东阳,一斤醉枣最多也就卖三毛钱,甚至还要更便宜,可是这家竟然直接给谭红梅和张一鸣报出了六毛钱的采购价格。

  张一鸣知道农民不易,但是不应该拿不容易当成狮子大开口的理由。

  最后,张一鸣和谭红梅选定了另外一家枣农还有几个家里存枣量相对比较多的散户。

  两毛五的采购价,有多少拿多少,直接给现金。

  这个价格一出来,整个东阳村都热闹起来了。

  最开始要六毛钱一斤的那家枣农急吼吼的找到了张一鸣和谭红梅,表示愿意以两毛五的价格出售他们手里的醉枣。

  但张一鸣拒绝了。

  这世上不是随时都有后悔药的。

  他采购醉枣虽然还是为了试探市场,并不一定就真的能够大批量的生产,可即便如此,对于这种人他也不想合作。

  人心不足蛇吞象,即便这一次你和他合作了,早晚他还会在不为人知的时候给你来一招釜底抽薪,他不想给自己埋隐患,毕竟他是做生意,不是做慈善。

  在采购醉枣的同时,张一鸣还发现了一件事,那就是东阳村除了醉枣很多,山货也出奇的丰富,特别是红蘑。

  在北方,最有名的一道菜就是小鸡炖蘑菇,而小鸡炖蘑菇这道菜的精髓其实并不是鸡而是蘑菇,最上等的蘑菇就是红蘑,其次是榛蘑。

  而晒干的红蘑在通远县的市场,即使是1994年,要价也在十二三块钱一斤,东阳村的干红蘑则只有三块钱一斤。

  请收藏:https://m.gr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