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十二章 天外的电磁波_未来浩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2013年8月30日,下午14点32分

  新墨西哥州,美国

  位于新墨西哥州的大沙漠,常年不见雨水,一日之内十多个小时都是笼罩在烈日的照耀下,方圆上千英里范围内都是茫茫干燥的沙地,怪石嶙峋,荒无人烟。这里是人类的禁地,生命的禁区,除了滚烫的沙子以外,一眼望去没有任何生命的绿意。

  就是在这片没有人类活动迹象的地方,一条小路弯弯曲曲出现在一丛死灰死灰的灌木丛之中,沿着小路穿过一片沙丘,来到一座小山的山腰处,一块略显破烂的木牌插在小路旁边,上面写道:“NASAIntelligenceResearchStation。”(国家宇航局情报研究站)

  小山顶上,赫然伫立着两座庞大无比的信号接收抛物面天线盘,直径长达100多英尺,人站在基座下面仰视,如同蚂蚁一般渺小和卑微,不禁感叹科技的创造力和人类的伟力。这座位于新墨西哥州的情报研究站,是NASA于1985年投资建设,是属于国家宇航署主管的下级研究机构,目的就在于远离城市喧嚣和电磁干扰,利用巨型射电望远镜来截听和搜寻来自天外的电磁信号,以帮助人类解开困扰百年的谜题,无边无际的宇宙之中,人类是否是唯一的生命?

  在烈烈日光照耀下,两座抛物面天线盘缓缓转动,犹如两朵向日葵一样,坚持不懈的追求自己的目标。一切的场景平静而悠闲,在这样行动的规律中,从1986年建设成功开始运行起,已经整整数十年如一日按照一样的规律运行,如果没有变化,那么这两座射电望远镜还将继续运行十来年,直到设备彻底老化不能再进行升级改造为止。

  射电望远镜是观测和研究天外射电波的基本设备,可以测量天外射电的强度、频谱及偏振等量,捕捉从无数星球和天体发射出的声音,从而由计算机自动进行信息记录和处理。

  但铺天盖地射进地球的电磁信号虽然总量很大,可实则能量非常低,加起来还不如一颗石头落在地上产生的能量大,所以这些天线极为灵敏,任何蛛丝马迹都逃不出它的耳朵。所有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全部被天线收集在一起,沿着电缆传送到旁边的配置平房当中,然后再由全球最先进的信号处理机制分类筛选分析,最后把处理过的信号储存到计算机里面,复制一份远程备份到NASA的数据中心。

  可以说,一切看起来复杂,但都是有序的,这一点伊恩·布伦顿非常明白。

  他坐在值班室里面悠闲地喝着咖啡,一边看着多台显示屏上面流动的数据,一边打了个哈欠。今天白天本来不该他值班,因为昨夜的值班人就是他布伦顿,但谁让他的好友内森要去看病呢,他只

  请收藏:https://m.gr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