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56章 官商两道(1)_顾七她只想种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会乱的更彻底。有时候贪官要比乱管好的多。

  只是顾七现下听这中年汉子话中的意思,这位郡府刘大人在麓山郡内的口碑很好,至少很受城内百姓的爱戴。

  如此一来这位刘大人显然不会再郡城内做太过离谱的荒唐事,至少明面上克扣税银,私收贿银或者私德有亏之类的事情是做不出来的。

  这般一来,唯一能创收的也就只剩下了自己原本的私产或者妻子陪嫁运作得当,才能有些贴补用的产出。当然,这些产出寻常来说能支撑日常开销就不错了,便是薄有积累也不会太多。

  若真都用去外郡购买高价私粮用来施粥救助显然也支撑不了多久。

  毕竟这是一个郡城,再疫情前麓山郡内可足足有二三十万的人口。远不是一个村一个镇能比的,也不是平日里几家商户在自家门口小范围的施粥施粮聊表善心能比的。

  这样大范围的且长期的施粥施粮就是这位刘大人有金山银山也支撑不住,便是后头从免费换成了低价有偿卖粥,也不是一个区区四品郡府的财力能支撑的。

  毕竟哪怕面向一人只是只亏一文钱,十万人就是十万文也就是一百两银子,二十万人就是亏两百银子。

  可这天长地久的,哪里只需要亏两百两银子就足够了的。

  这般想着,顾七也就问出了口。

  果然那中年男人又道:“光是私贴银子自然也不够,再后来刘大人还亲自去了临杭求助。

  各位想来不知道。刘大人出生自临杭刘家,听说刘家在临杭是个了不得的大士族。也是因着这个缘故刘大人花光了自家银子后,又千里迢迢从临杭拉回来一批米粮。

  为此路上还差点被那些为非作歹的流匪给打劫了。得亏了后头遇到了绿林好汉仗义之士才一路护着刘大人回了咱们麓山郡。

  只是,这笔粮食也没有撑太久。

  后来是咱们郡城里的百姓感念刘大人的善心,也是心下实在过意不去刘大人为了我们做到如此,便纷纷自发组织捐征银钱,将这些银子统一递给刘大人,让刘大人为我们卖粮用。

  再后来疫情越来越严重,就算有银子在渝州府内也买不来多少粮食,另外百姓们的银钱本也不算,捐征几次后,便再也拿不出多少了。

  紧接着除了粮食外,麓山郡内的水源也愈来愈少了,特别是郡城内,也只有柳行街和官衙边上的十几口井还在产水。

  粮食没有还能想办法,可若是断了水,真的就没办法了。

  也是那会儿刘大人就劝我们,若是在其他州府有亲友投靠或者有旁的出路,不如先早早去投奔,等渝州府的旱情缓解了再回来。

  我还记得那日刘大人出来时整个人都干干瘦瘦的,面色瞧着与城外的流民也相差不了多少。

  后头话说到让城内百姓自寻出路,眼睛都是红的,看的人心里发堵。

  这三年里,咱们麓山郡的百姓没有人不感念刘大人的。便是我那早早就搬走的妻弟,偶尔寄回来书信,也会问上一句刘大人现在可好。”

  络腮胡的中年汉子开始面色还平常,说到这里时,却忍不住声量哽咽:

  “现在你们也看到了整个麓山郡人口加起来都不足一万了。原本热闹的铺面都关了,好好的宅院也锁了,所有人都走光了。城也跟着荒了”

  请收藏:https://m.gr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