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七十九章 太子以后……_大明的工业革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太子朱慈烺在心里又打了几遍腹稿,精益求精的修缮了几遍即将要说的一番话,让接下来的一番话尽量没有多余的闲言碎语,尽量有说服力。

  一盏茶过后,太子朱慈烺再次开口说话了,郑重的说了两个字:“门生。”

  只是这两个字门生,内阁首辅温体仁放慢了脚步,生怕打扰了太子朱慈烺的思绪。

  崇祯和王承恩则是陷入了沉思,思索这两个字的含义,显然有些不明白门生分怎么解决军头问题。

  毕竟两个词代表着南辕北辙的两件事,完全没有任何的联系。

  太子朱慈烺没有给他们继续沉思的时间,恰到好处的继续说道:“大明以孝道治天下,师徒关系在官场上是一种形同于父子,甚至是比父子关系还要深厚。”

  “父皇最担心的应该就是边关的总兵参将们,有一天上演一出黄袍加身的昆剧,能不能成功另说。”

  “关键是这种事带来的政事影响极为恶劣,只要有了第一起黄袍加身,在这个大乱年间动了小心思的军头们很有可能效仿的这种行为。”

  “外有建奴虎视眈眈,内有闯贼四处破坏,如果这种时刻军头们再产生变故,大明真的就万劫不复了。”

  崇祯、东厂督公王承恩、内阁首辅温体仁三人看着侃侃而谈的太子朱慈烺,哪里还会把他当做一个孩子,几乎已经视作了一位正常阐述治国良策的国士了。

  尤其是忧心于国事的崇祯,随着太子朱慈烺话语的起伏,心神竟是受到了影响,产生了一股紧迫感。

  期待的看向了太子朱慈烺,希望他真能说整顿军头问题的治国良策。

  太子朱慈烺的这番话看似只是在叙述自己的想法,其实用上了《伟人生平传记》里的做工作技巧,没想到还真的挺好用。

  效果显著的牵动了崇祯、东厂督公王承恩、内阁首辅温体仁的心情,以这三位的见多识广只是因为一番话就产生了紧张和压迫感。

  太子朱慈烺心里对于伟人的崇拜,瞬间上升到了崇高的地步:“如果这些手握重兵的总兵参将们成了天子门生就不一样了。”

  “就算是某位军头黄袍加身的造反了,那些作为天子门生的军头们不仅不会一起跟着造反,反而会产生极大的震怒。”

  “造反的军头要杀的就不是皇帝了,而是要杀他们的恩师,要杀他们的父亲。”

  “俗话说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有人要杀军头们的父亲,父皇觉的这些军头们会有什么反应。”

  乾清宫内一共有五人,除了正在谈论军头问题的四人,还有一名负责记载起居注的亲信太监。

  这名已经暗地里投靠了东厂督公王承恩的亲信太监,听到太子嘴里说出了杀皇帝这三个字,心惊肉跳的差点没给吓人。

  这三个字是个大忌讳,当着谁的面说都不能当着皇帝的面说,尤其对于太

  请收藏:https://m.gr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