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23章 保送名额_穿成年代文里的真千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此之后,沈静芝依样画葫芦,又陆陆续续卖掉了大大小小总共十来只野兔,以及好几竹篓的蔬菜。

  沈静芝粗略的算了一下,这趟儿科病房之行,她总共赚了七十几块钱。

  七十几块钱,相当于普通工人三个月的工资了,这可不是一笔小钱。

  果然,孩子家长的钱最好赚了。

  沈静芝一边暗自感叹,一边心满意足的离开了儿科大楼,前去与沈兰川会合了。

  与此同时,儿科大楼的某个病房里,姜宁陪着赵平平说了好一会话。

  眼见赵平平接连打了好几个哈欠,姜宁生怕影响赵平平休息,便不再逗留,告辞离开了。

  姜宁刚出病房大门,就有一个中年人笑着迎了上来。

  那中年人姜宁认识,他是县公安局的公安,具体叫什么名字,担任什么职务,姜宁不清楚,只知道他姓赵。

  昨天,正是这位赵公安,将那一千块钱赏金交到了自己手里,还很贴心的将自己护送到了家门口。

  正因如此,姜宁对这位赵公安很有好感,相当信任他。

  得知赵公安是特地来找自己的,为的是带自己去见两个人,姜宁也不多问,立刻乖乖跟着他走了。

  接下来,姜宁生平第一次坐上了吉普车。

  约莫半个小时之后,吉普车停在了一座颇为清幽的宅院前面。

  宅院之中,一对三十来岁的夫妇早已等候多时。

  那张悬赏通告里要寻找的孩子,就是这对夫妇的独生爱子。

  因而,这对夫妇请姜宁过来,不为别的,正是为了报答姜宁的救子之恩。

  获救孩子的父母再三致谢过后,很高兴的告诉姜宁

  多亏了姜宁提供的关键线索,有关部门才能够一举捣毁那个人贩子团伙,成功解救多名被拐妇女儿童。

  有关部门本打算开个表彰大会,公开表彰姜宁的。

  但,树大招风公开表彰虽然光荣,却太张扬,难保不会给姜宁带来什么麻烦。

  稳妥起见,有关部门打消了公开表彰的念头。

  不过,公开表彰取消了,并不意味着表彰就取消了公开的不合适,可以换个思路,暗中表彰嘛。

  有关部门很快就会将姜宁的先进事迹通报给他所在的学校,在他的学籍档案里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凭借这一笔,姜宁就有资格获得推荐上大学的名额,再说的直白些,这其实就是变相的保送无论他将来成绩如何,都可以就读大学。

  说实在的,听了这番话,姜宁不是不心动,事实上,他非常心动。

  要知道,姜宁今年十五岁,刚刚结束中考。

  尽管中考成绩要再过几天才能出来,但他对自己的成绩很有信心,认为自己的成绩一定够得上桃源中学的分数线,从而就读全县最好的高中。

  但,那又如何呢?

  这个年代,每年高校录取的人数相当有限,即便上了全县最好的高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请收藏:https://m.gr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