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41章 大融合_刘宋汉阙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41章大融合

  云中作为阴山防线的核心城市,刘义真也决定在此开设牧场,并布置防线以防北方零散的小部落还有北魏的入侵。

  至于云中的守将……

  刘义真斟酌后选择了萧承之。

  之前把萧承之从蜀地调出来是因为他在蜀地的威望有些过高,而非其能力不行。

  但萧承之说到底还是外戚,资历也够,用着顺手,云中又没有他的根基,将其放在云中最合适不过。

  除了萧承之,刘义真也把朱修之留在了云中。

  名将也是要历练的,老留在身边也不是事。

  而且朱修之能够青史留名的一点便是他的忠君爱国,有他替刘义真来感染萧承之以及未来的那位南齐世祖高皇帝,也算是解决一个潜在的危险。

  军事布防其实很容易,毕竟云中自带天然的阴山防御体系,难的是云中乃至整个河套的民生治理。

  河套落入异族之手已经两百余年,汉人在这块先辈们开拓的土地几乎已经绝种,治下全是一些匈奴人、鲜卑人,想要治理他们可并不轻松。

  “河套民生凋零,唯有迁关中、河东乃至河北的百姓充实州县,如此才能彻底保卫关中的安全。”

  谢晦的方法简单粗暴且有效,就是迁内地大量的汉人来河套耕种,以河套的肥沃,精耕细作之下养活十几万户百姓压根不成问题。

  “此为良策!”

  在蜀地有着治民经验的萧承之也站出来表示赞同。

  之前他不吱声是因为不知道刘义真对他私自调动蜀地大军的态度,如今见刘义真有意将他认命为云中守将,也知道刘义真与他暂时没有隔阂之心,所以也是积极献策。

  “若迁来几万户百姓在河套休养生息,数年后北境自然太平。”

  大家苦哈哈的打仗是为了啥?不就是为了能给自己的百姓更多的生存空间吗?

  河套偏远是偏远了些,也有着直面敌军的危险,但土地至少算的上肥沃。而土地肥沃,基本就能战胜一切负面buff。

  萧承之在蜀地的时候也是去更南方的宁州看过的,在汉人孜孜不倦的开荒下,那里的盐池、铜矿、稻田都发展的很完善,全然没有三国时期诸葛亮南征时那副“不毛之地”的样子。

  只要给汉人一块能种粮食的地,那汉人就能在这片土地上坚强的活下去,这种坚韧的作风让萧承之根本不担心河套未来的发展。

  但刘义真却陷入了沉思。

  良久后。

  他才说出自己的问题:“那生活在河套的匈奴、鲜卑呢?”

  众人一时语塞。

  那基本就是当做耗材去消耗了呗,反正胡夏也是这么对汉人的。

  刘义真微微摇头。

  倒不是他突然圣母心发作,要把那些匈奴人、鲜卑人供起来,用“爱与正义”感化他们。

  而是刘宋即将迎来百年未见的大一统,有些事情,是迟早要去面对的。

  

  请收藏:https://m.gr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