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五十八章终了(一)_武当山宋青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人残暴,汉人苦其久矣,还是一直以来没有一个能带领他们反抗蒙古人统治的人出现,这才忍辱苟活,如今朱元璋带领明教弟子,以及江湖众人的出现,却是给了人们一个希望和目标,所以明军所到之处,人人奋起反抗蒙古人,这也让明教从一个江湖教派发展壮大成为一支起义军队,人数扩充至三四万人。

  这其二,则是这支部队的主力,均是身怀绝技的江湖中人,每每与蒙古军队作战之时,便会先派遣胡奎率领的护道者上百名一流高手进行偷袭,袭杀对方主将,偷袭蒙古人的炮营,神射营和骑兵营。

  如此一来,没了主将指挥,没了大炮,没了利箭,没了骑兵,这四样中,不论少了哪个,对于蒙古军队来说,战力都会下降至少三成,而后明教军队便可长驱直入,以最少的牺牲换取最大的胜利。

  其三,则是朱元璋个人的指挥作战能力超群,他手下的徐达、常遇春等人,也都是一等一的将才,每每与蒙古军队作战之时,往往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取得不俗的战果,加之后来收入的兵卒们,虽然没有高超的武功,但胜在比那些江湖中人要听话得多,也逐渐成为作战的主力。

  便是这三点主要原因,才让明教的军队一路推进到潼关,可谓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现在所有人都知道明教这支队伍,在同蒙古人作战,而且屡战屡胜,将蒙古人打的屁滚尿流。

  而朱元璋的名声,也逐渐在整个中原传开,不断有人开始投奔他而来,明教也开始从一个江湖门派,朝着一个正规的军队发展。

  在胡奎的来信中,宋青书还发现,朱元璋似乎有意开始减少江湖中人在军队中的占比,那些原本在光明顶接受了宋青书传道的人,也从一开始的上万人,锐减到了不足六千人,其中有战死的,也有偷跑的。

  对于那些偷跑之人,胡奎和他护道人队伍,逐渐有些力不从心,毕竟护道人不过上百人,但那些学武之人却比他们多了十倍不止。

  而且朱元璋似乎有意创造机会让那些人逃跑,以牵制胡奎和护道人。

  所以胡奎来信便是想征求一下宋青书的意见。

  宋青书看罢,只给胡奎回了四个字——悉听尊便!

  他知道写封信必然会先落在朱元璋的手中,所以他也不在乎朱元璋会怎么想,他对朱元璋便是这四个字的看法,悉听尊便。

  你想做什么,就去做什么,反正到最后,你还是脱离不了我的掌控。

  朱元璋在看到写封信之后,沉思了良久,最后还是找到胡奎,跟胡奎交谈了许久,同时将自己驱除鞑虏恢复河山的目标也告诉了胡奎。

  他对胡奎说自己只有一个要求,在没有将蒙古人全部赶出中原之前,不要阻止他做任何事。

  胡奎答应他朱元璋的要求。

  于是两人暂时达成了协议,全力以赴对抗蒙古人,至于以后的事,以后再说。

  接着,胡奎便带领着护道人团队,连夜偷入潼关城,顺利地将潼关守军的蒙古将领给杀死,同时还点燃了军械库,整个潼关被炸毁了一半。

  朱元璋便顺利地将潼关攻下。

  至此,整个中原腹地便敞开在明教军队的面前,朱元璋的明教军队,便可长驱直入,直捣大都!

  请收藏:https://m.gr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