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四十九章偏执_大汉骑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为以后能用得。关键不在于如何拼命地读,而是要懂得今后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学有所用。通过灵活运用所知所学,把公务处理得漂亮。同时积累经验、扩大人脉、提高名声,以求高升。

  这不妨理解为,今后要把自己学识卖出去。卖得好,就能像宇文护一样,身份、地位不断提高,最终能名至实归,进入进凌烟阁。反之。学识卖得不好或是无人问津。就只能如一般的官吏和自己地启蒙先生一样,终身厮混在官场下层。只能把自己的梦想寄托到下一代身。

  贺若弼决心要把自己的学识卖个好价钱,遍寻途径,发现帝国最看重军功,也是实现自己目标的最佳途径。于是毅然投笔从戎,考入了帝**事学院。

  在军校期间,他比别人更刻苦,更用心,为今后的飞黄腾达储备足够的才学。功夫不负有心人,毕业时他的努力就得到了回报,他荣升中尉,又一次超越了同期中地绝大多数人,又一次站在了前列。

  在部队服役初期,他第一次感到超越别人是件困难的事情。在部队晋升与官府一样,只能按资论辈,他用了整整十年时间,才混到校军衔。眼看着光阴荏苒、岁月流逝,目标仍然遥不可及,贺若弼悔恨交加,暗地里不知落过多少泪水。军功固然很重,晋升的机会固然比官府快捷,但他时运不佳,当时是和平年代。

  当时,帝国内外环境都相对比较平静。没有战争,军人就没有体现自我价值地机会,贺若弼也只能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白白虚度光阴。偶尔遇到帝国发生一两处小型叛乱,许久不战的帝**人们如同饥肠辘辘的猛虎嗅到美味的食物一般,都想扑去大啖一番以解饥渴。

  食物有限,填不饱众多猛虎的肚腹。贺若弼所在地军团运气不好,连塞牙缝地机会也没有争取到。正在贺若弼心灰意冷之时,天有好生之德,幸运之光忽而降临,第一次突忽叛乱发生了。

  英雄终于有了用武之地,贺若弼的机会和运气犹如久旱逢甘霖地小草、青藤一般,迅猛地生长、蔓延起来。第一年,他便跨入了将军行列。第三年,成为了主力军团的指挥官。第五年,他进入战区统帅部任参谋长。平叛的最后一年,原战区统帅忽然因病去世,本应是第一续任者的张熙又陷入是非之中,朝野下一致反对他接任统帅之位。于是,贺若弼恍如做梦般,成了执掌数十万帝国大军的战区临时统帅。

  不可否认,贺若弼军事才能非常突出,从领兵作战,到谋划战略、最后到执掌全局,他都表现出应有的水准,因此后来被评为当今四大名将之首,而他的运气却比他的才华更加突出。

  战后,他作为战区最后一位统帅,同时还因为这个职务还是代理的。所有的责难都砸向张熙

  请收藏:https://m.gr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