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七十九章 盟约_大明铁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个国家,李倧君臣三人的眼界跳不出古人的局限,以为陈雨只是贪图釜山倭馆每年三十万两白银的进账,思来想去,觉得没有太大的问题,便倾向于答应。三人小声商议了一番,崔鸣吉提醒:“大王、领相,代管之后,他答应每年按三十万两补偿,这样一来,咱们进账上没有损失,而且不用得罪他,臣认为可以答应。”

  李元翼也说:“钱财若能换来平安,这倒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李倧便转头对陈雨说:“寡人答允了。”

  “很好,答应了这两条,第三条就更简单了。”陈雨说,“第三条就是:我要在铁山修建船厂,费用自筹,但是所需船匠由你方从全国范围内调拨。”

  李倧虽然能力平庸,但是也知道本国的水师对于海峡对面的日本而言颇具优势,当年壬辰倭乱中传奇将领李舜臣指挥了鸣梁海战(注1:鸣梁海战又称鸣梁大捷,即公元1597年10月26日,朝鲜王国海军将领李舜臣指挥朝军与日军在今韩国鸣梁海峡进行了一场海战。朝军利用鸣梁海峡特殊的地理特征以十二艘板屋船击退日军战船一百三十艘,成为海战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这场胜利有效地),以少胜多,在海上击败了日军,是朝鲜军队为数不多可以拿的出手的战绩之一,而船匠则是维持这种水上优势的基础。他谨慎地问:“敢问陈将军要调拨多少船匠?如果太多,则全罗道那边的水师战船无人维护修葺,本国海上的安危怎么办?”

  陈雨回答:“大王放心,我又不是要把你们全国的船匠抽光,唇亡齿寒的道理我还是懂的,南面维持一支实力不弱的水师,对大家都有好处。只需从各处抽调经验丰富的熟练船匠千人即可。”

  听到只抽调千人左右,李倧松了口气。这个他倒不需要征求李元翼和崔鸣吉的意见,独自做了决定。

  “这个,寡人也答允了。”

  陈雨笑了:“既然谈得很愉快,那么就签订盟约吧,白纸黑字,不得反悔。”

  李元翼提议:“可否能请陈将军稍候片刻,我们去偏殿起草盟约后再呈给您过目。”

  陈雨掌握主动,也不怕他们玩什么花样,便点头道:“可以,给你们半个时辰。”

  君臣三人来到旁边的偏殿中。李倧问:“领相,三个条件已经谈妥,还有什么可商议的?直接写一份文书用印给他便是。”

  李元翼面色凝重地说:“虽然釜山倭馆和船厂两件事,臣暂时不能猜透他的意图,但可以肯定他在下一盘很大的棋。他的意图未必是针对本国,但是肯定会将本国牵扯其中。尤其是第一条,盟约签订后,铁山一带几乎就成了国中之国,为了朝鲜国的体面,臣建议大王在盟约中再加一条。”

  李倧疑惑地问:“加什么内容?”

  李元翼认真地提议:“效仿对马藩宗氏,授予陈氏官职。这样一来,朝野上下就不会有人抨击大王丧权辱国,将国土拱手让给外人。”

  请收藏:https://m.gr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