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二十六章 议和_大明铁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方为上策。”

  崇祯动容道:“爱卿的意思是,与鞑子议和?可是群臣怎么会支持,朕也开不了这个口啊……”其实杨嗣昌的建议附和他的心思,但他历来重视口碑名声,不愿承担向鞑虏求和的骂名。

  “臣提出此议,已经预料到会遭群臣反对、言官弹劾。”杨嗣昌凛然道,“言官空谈误国,只知沽名钓誉,浑然不顾天下大势。陛下当以社稷为重,切勿错过剿灭群盗、平定中原的大好时机。”

  崇祯踌躇道:“可是该如何筹办此事才好?”

  杨嗣昌看穿了崇祯既想议和,又怕背负骂名的心思,说道:“陛下,卢建斗功勋卓著,又总督天下勤王援兵,如果他同意议和,大军只与鞑子对峙,不贸然开战,臣再命人私下与鞑子伪汗联络,则此事可成。”

  崇祯听明白了杨嗣昌的意思,只要总督天下援兵的卢象升同意议和的观点,与清军维持出而不战的局面,那么事情就有操作的余地。他想了想,觉得可行,便说:“甚好,朕立刻传召卢建斗入宫觐见。另外,朕再召集群臣商议退敌之计,爱卿到时可隐晦提及此事,试试百官的反应。”

  杨嗣昌大喜:“臣遵旨。”

  天津卫码头,船帆遮天蔽日,文登营从威海卫、铁山卫而来的两路军队在此汇集,准备登陆奔赴前线。

  无数士兵成队成队地下船,以营为单位集合,火炮辎重源源不断地从船上被卸下来,在码头上堆成了小山。陈雨在诸人的簇拥下上了岸,站定之后,吩咐左右:“队伍就集合完毕之后,邓范、蒋邪各领两协在前,本官领一协及骑兵营、辎重在后,即刻出发,不得有误。”

  邓范等人应下:“遵命。”

  陈雨又问王有田:“情报司有消息传回来没有?”

  “禀伯爷,属下已经派了几拨人赶赴保定、通州等地,目前得知的情况是:宣大总督卢象升统领各路勤王援军,在通州以西驻扎,鞑子的两路大军分别在通州和顺义劫掠,暂时还没有大规模的交战。”

  “继续侦听消息,每两天向本官汇报一次,我们要随时知道鞑子的动向和朝廷的打算。”

  “遵命。”

  一个多时辰后,完成了集合整编的文登营开始出发,从天津往北面行军。陈雨并不知道,此次北上抗清,他要面对的敌人并不止清军,还有来自大明内部的对手,勤王之役,是对他和文登营的一次严峻挑战。

  济南,曹府。

  曹吉安听完了跪在地上几人的禀报,激动地站了起来:“咱家忍气吞声几个月,终于等到陈雨率军北上了,机会来了!”

  旁边一个头戴尖帽、身着褐衫、脚踏白靴的男人笑道:“曹公公要如何做,尽管吩咐就是。出京之前,厂公交代过,到了山东,一切听曹公公的。”

  曹吉安狞笑着说:“有劳路档头了。这一次,咱家要新仇旧恨一起算,把陈雨连根拔起,永世不得翻身!”

  请收藏:https://m.gr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