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59章 京城时评_明朝第一弄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皇上那姓子,长大了就是个昏君,不把大明天下搞得乌烟瘴气都不算完。就这位皇上还能去干什么正经事吗?还巡视边关呢,别胡扯了。

  虽然表示不屑的大有人在,可是喜闻乐见的人还是很多,倒不是大伙儿对皇上突然有了信心,或者对士大夫们有什么怨言,孝宗皇帝留下老臣都在,朝中正是众正盈朝之时,谁又能有什么抱怨,又有什么可抱怨的呢?

  只不过,大伙儿之所以喜闻乐见,也是有原因的,这次传言的方式跟从前大为不同。

  传言中说得有板有眼,跟真事儿一样,说是皇上到了宣府城,先是明查暗访,寻到了蛛丝马迹,然后被贪官们发现,结果贪官们不甘于伏法认罪,却是孤注一掷、铤而走险,竟然想行谋逆之举。

  当然,邪不胜正,所以这些跳梁小丑的可耻行为当然是不会得逞的,皇上率领着身边的护卫,和他在宣府结识的侠义之士挫败了敌人的阴谋。而其中的曲折离奇、惊心动魄之处,那也是扣人心弦的。

  本来这也没什么特殊的,上次传说皇上被鞑子抓去时,也是说的很形象,更有不甘寂寞的朝鲜使臣横插了一杠子,连赎金数目都说的跟真的一样。

  可这次的事情却大为不同,也不知哪家茶馆第一个想到的办法,居然把传言跟评书结合起来了。

  从前茶馆里也有人说书,比如三国演义、隋唐演义之类的话本就经常有人说,可自从宣府镇那里的新式评书风传到了京城后,京城里就掀起新式评书的热潮。

  京城这样的地方,才智高绝之士不知有多少,所谓新式评书,只不过换了一个评述的方法和套路罢了,哪里难得倒人?很快,除了宣府流传过来的段子之外,很多新段子就应运而生了。

  不单是三国、隋唐,就连前宋的诸多风流人物,也都被人编了故事评说,更有甚者,还有人把上古商周时代的轶事加以整理,然后编成了神话故事,其中各种飞天遁地,灵宝法术更是让人耳目一新,神驰目眩,书名曰:《封神演义》

  此间种种精彩自不待言,就算是当初掀起新式评书风潮的谢宏都没有想到,在他的影响下,封神演义居然也提前问世了,而且比后世他看见的原著还要精彩很多。

  结果正月末的这次传言,很快就被人改编成了新式评书,还起了贴切的名字,叫:时评。就是时事评论的意思。

  这回好了,以前说些捕风捉影的消息被说成是嚼舌根,甚至可能被官府定罪为造谣,听的人还不一定会信。现在好了,你不信?可以去茶馆里听时评啊!要知道,说书先生们把新段子的名字都起好了。

  评说皇上明察暗访,跟贪官污吏们斗智斗勇的,就叫《圣君微服私访记》,多贴切的名字啊。

  此外,据说皇上不但结识了诸多侠

  请收藏:https://m.gr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