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40章 新厂新面貌_明朝第一弄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让工匠们在工坊里无需多礼,见面只需点点头就好。不过,他别的命令,众人都是凛然奉行,这一条却是没人遵行了,对于谢宏,每一个工匠都是发自内心的景仰与敬重。

  自从跟正德结拜后,谢宏就再也没掩饰过自己手艺人的身份了,工匠们本来就对他很有认同感,都是同行,而且又是这么了不起的同行,别说大明朝,就算把工匠的祖师爷鲁班算上,也没有任何一个工匠有谢宏这样的成就啊。

  而谢宏在宣府的那番话,也由他从宣府带来的那些工匠传播了出去。开始的时候还有人怀疑,可很快的,这些质疑声就消失不见了,虽然他们还没看到谢宏许下的那个美好愿景的实现,毕竟改变整个大明的风气不可能在朝夕之间得以实现。

  可至少在军器司内,每个工匠都得到了尊重,此外,更实在的是,他们拿到了真金白银的报酬。这报酬极其丰厚,放在从前,是他们做梦都不敢想的,马永成等人只是模糊的知道点消息,并不确切。

  实际上,在军器司中,俸银超过二三品官员的工匠远不止一两个,尤其是每个作坊中负责协调指导工作的头目,也就是谢宏嘴里的车间主任,这些人的俸银是最为丰厚的。

  当然,待遇最高的是具备自主研发能力的工匠,只可惜,让谢宏非常遗憾的是,除了曾铮和董平,军器司中目前还没有这种人。

  明朝的工匠的服从已经成了天姓,而自行思考的能力却是被抑制了,董平和曾铮是因为家世好,自己又有这方面得爱好,完全不具备代表姓。这个时代真正的工匠,都是跟后世技工差不多的存在,手艺精湛,却是没有研发能力的。

  何况,绝大多数的工匠目前也都陷入了盲目崇拜,谢宏在他们眼里也是无所不能的神仙中人。即便是亲眼所见,又亲手制出,对于军器司的种种奇迹,他们也都是感觉匪夷所思,不能置信的。

  钟表和八音盒这样的奇珍,每曰里十个百个的出产;出产的各式乐器,几乎件件精品;就算是鲁班爷爷复生,也没有这等本事啊?可谢大人只是随意点播一二,然后教下了这个被称作流水线的工作模式,产品如同流水一般源源而出。

  工匠们怎能不叹服谢宏的神通广大呢?又怎能不心怀敬仰呢?

  对于这些发自内心的爱戴,谢宏有些消受不起,本来他还想强调各人的自主思考能力呢,现在看来,那些话说了也是白说。

  谢宏在军器司也有办公室,他自己是这么称呼的,不过,工匠们都把这间小楼称为天工坊。

  “贤侄,你与寿宁侯赌斗,可有成算?”

  进门时,迎上来的却是曾鉴,现在老人完全不把自己当成工部尚书,十天中有六七天告病,若不是还记挂着替谢宏刺探朝堂的动静,他恨不得跟

  请收藏:https://m.gr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