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84章 办学靠忽悠,利益动人心_明朝第一弄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宏多正直啊,无论做什么事,他都喜欢光明正大的,打了这么多人的耳光,他当然不能光是自己爽,宣扬出去,让大家一起爽,才是正理。

  现在有了正经的笔杆子,谢宏要传播什么传言都不用自己动手了,只要交代一声,自然就有马昂张罗,三公公动笔。况且三公公当时还在场,有了切身的感受,他写出来的东西更是惟妙惟肖,让人听了之后大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这场廷辩之后,在百姓心目中,翰林院乃至士大夫身上的那层神圣的光环开始褪色了,在候德坊的引领下,只读经史好,还是触类旁通好在京城中引起了广泛的争论。

  读经史可以中科举,然后封阁拜相,风光无限,这是深入人心的观念,有了功名,或者有很大希望得到功名的人自然不会动摇。

  可能够得到功名的终究是少数,若是取不到功名,那么苦读的东西就没有半点用处了,百无一用是书生,这话也不是什么诋毁,而是看得多了之后形成的俗谚。

  如今,候德坊里面专门有人针对廷辩中,谢宏提出来的那些题目做讲解,每讲解完一道题目,就会说明一次,那就是:谢大人之所以有神乎其技的技艺,都是因为他掌握了一门叫格物的学问;之所以能构思出来台球、棒球这样的运动,是因为他懂得人体学和心理学。

  开始的时候,信的人还少,手艺不外传,多少匠人都是这样的,普通百姓不懂手艺,可却明白其中的道理。可随着那些题目一个个被讲解出来之后,渐渐有人开窍了,滑轮、杠杆、齿轮这些东西,确实正在被珍宝斋应用在各个领域上。

  珍宝斋的施工虽然都是保密的,不过那都是为了人员安全,而不是为了保密技术。除了核心技术,对其他的技术,谢宏丝毫也不吝啬,因此,只要有心观察的人,将自己在候德坊听到的和珍宝斋的产品或者工程相印证,很快就得出了结论。

  谢大人没有骗人,如果掌握了那门叫格物的学问,就算比不上谢大人的天纵之才,可学到的技艺也足以让自己出人头地了。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领悟到了这个道理,珍宝斋终于有了动作,那就是建学校!

  学校在明朝不是什么新鲜东西,等级高的有国子监,低的有乡塾、私塾,雅致点的有各类书院,都是教学生的地方,教授的知识也都差不多,都是以儒家为主的经史学问。

  教授其他的不是没有,如律法、算学等明经科目也有地方教,可愿意学的人少,教的地方也不多,不过是在各地州府的官学中,才有开设而已。

  这个想法是谢宏在红袖添香的那天晚上想到的,不过缘由就要追溯到更早了。

  军器司开始运作后,谢宏就发现了,工匠们的手艺多半都非常精湛,可却没几个能说清楚门道的

  请收藏:https://m.gr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