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49章 自相攻讦_明朝第一弄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霆手段震慑住了,士人展现风骨的舞台从来都是万人瞩目的朝堂,而不是在刑场之上或者屠刀之下。

  否则就不会有五胡乱华以及蒙元的鞑子入主中原这种惨事发生了,要知道,天下的实际就是掌管在士绅们的手里面,他们若是齐心合力的抵抗,小小的外族鞑虏算得了什么?只是他们不擅于在屠刀下展现品格风骨罢了。

  何况,读书人的史书也不是白读的,贯通古今的他们很清楚,皇权的抬头很可能只是昙花一现,多少年来,哪怕遇到再强势的皇帝,笑到最后的也一定是士人。

  汉武帝很强势,可他死后,霍光立刻雄踞朝堂,把皇帝玩弄于股掌之间;本朝太祖也很强势,可他死后,建文帝还不是任人摆弄?成祖也能力压朝堂,可别说他死后,在永乐末年的时候,士人的势力就已经抬头了,文渊阁不就是永乐年间立下的规矩吗?

  当今圣上不过弱冠之年,又怎么可能比得了这些个雄才大略的皇帝呢?即便加上一个古往今来的第一弄臣,可最终的胜利还是属于士人的。

  可除了少数书呆子之外,士人们也很清楚,即便皇权最后会低头,可但凡是在皇权抬头的那个瞬间迎上去的人,毫无疑问,只会落得一个粉身碎骨的下场。

  何况这一次皇帝来势汹汹,大有必得之势,阁老尚书都落了马,这个时候迎上去,那绝对是需要相当的勇气的。

  不过,不敢骂皇帝和权臣,并不代表士人们会保持沉默,在一阵纷乱之后,士林中再次达成了默契,统一了声音。

  君子如水,逼强而趋弱,既然搞不过歼佞,士林中人的矛头也是迅速转向,这一次他们骂的却是朝中的重臣,而首当其冲的就是阁臣李东阳。

  被皇帝在朝会上通过了这样的决议,要为此负责的当然就是在场的百官了,而地位越高,责任也就越大,李东阳这个阁臣自是责无旁贷。

  刘健和谢迁虽然地位也高,可这两人因为忤逆皇帝已经被罢免了,不管最终定下来的罪名是什么,可士人们都在为他们的行为叫好。

  正义感强的固然是觉得二人刚直不阿,嫉恶如仇,堪称天下间读书人的典范;其余的人要么觉得朝中少了些人之后,会空出来不少位置,自家很可能得到机会;要么就是纯粹的物伤其类了。若不是歼佞凶焰滔天,或许还会立时便有人为二位阁老著书立传都未可知。

  其余的刘大夏、闵圭等人,也在士林中被视作了烈士,不少人都在暗地里下着决心,曰后一定要为几位大人,尤其是刘尚书翻案,以纪念几人的高风亮节。当然,现在是不行的,大家还是要留着有用之身,以待后图的。

  声讨的浪潮,几乎把李东阳以及还在朝中留任的重臣淹没,尸餐素位!趋炎附势!甚至斯文扫地这一类过

  请收藏:https://m.gr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