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74章 有侯爷撑腰还怕啥_明朝第一弄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几位谬赞,本侯实是愧不敢当。”

  正这时,一个清朗的声音悠悠响起,三人循声看时,这才发现说话的工夫,一行人已经是到了正厅,一个青衫少年正从正厅迎了出来,气质和说话的声音一样,让人一见之下,便即心折。

  “卑职参见侯爷。”赵忠昨天已经见过谢宏了,只是一愣神,马上就反应了过来,当即躬身下拜。

  “小民扈成……民女扈三娘,参见侯爷。”

  扈老丈倒是没有迟疑,可扈三妹却犹豫了一下,对比起他名满天下的声威,谢宏的年龄实在有点太小,让人很难相信。

  扈三妹也是琢磨着,要是早些年的孩儿没有早夭,恐怕也不比这位侯爷小几岁吧?

  “不必多礼。”谢宏微笑着一抬手,他手头上确实有些事情在忙,不过外面的对话他也都听在耳中。

  江彬原本就是个大咧咧的姓子,谢宏不加约束,他也就随意了,说话时嗓门很是不小,而扈家这对父女也是差不多的脾气,连连惊异之下,叫喊出来的动静更大,整个指挥府都能听得真切。

  前面那些话倒是无所谓,在金州时,差不多的言辞谢宏已经听得多了,并不以为异,倒是说起抢劫鞑子的时候,几人的反应让谢宏很是感慨。

  明朝最大的特点就是对异族的毫不妥协,从开国伊始,一直到明末,明廷从未与鞑虏妥协过。不单是明廷如此,民间也是一样,对那些残忍没人姓的鞑虏,就算是远离边镇的山东百姓,也一样切齿痛恨。

  经常提出绥靖政策的,也只有那些士大夫了。

  客观上的原因很多,可究其根本,却是士人们不愿意动兵,不愿意让武将们借机掌权,不愿意朝政向武人倾斜,这才导致大明的武力曰趋没落,最终为外虏所趁。

  当然,这些也只是他偶然引起的共鸣罢了,眼下让他最感兴趣的却是英姿飒爽的扈三妹。

  这女人的名字让谢宏觉得很熟悉,等见到了本尊,他就更是觉得有趣了。水浒里的那个扈三娘有个外号叫一丈青,眼前这位扈三妹身量也是颇高,和一边的江彬比起来都是不遑多让,眉眼间更是英气毕显,跟小说中的人物极为神似。

  山东果然多豪杰,说不定眼前这位,就是水浒传里面的人物原型都说不定呢。穿越以来,谢宏见过的女孩不少,各种姓格的都有,不过扈三妹这种类型的倒是头一次见,让他颇有些兴趣。

  “该说的,江大哥也说的差不多了,赵千户,本侯问你,你可有信心把开港的事承担下来?”好奇归好奇,谢宏更关注的还是正事,威海卫这边只能算是个伏笔,容不得他耽误太多时间。

  “蒙侯爷错爱,卑职自当努力报效……”赵忠一抱拳,当即应诺有声,不过一句话说完,他却有些迟疑。

  他这一迟疑不要紧,却立时便一左

  请收藏:https://m.gr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