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521章 应运而生的王校长_明朝第一弄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格物学只是第一步,”王守仁声音不高,可说出来的话却是震耳发聩,如同雷霆轰鸣一般:“打破千年以来儒家独大的格局,恢复百家争鸣之势,扬我华夏之威,此其时也!正是千载难逢的良机!”

  这句话如果传出去,足以引起轩然大波,士林中人若是听到,必会将说话之人痛斥为邪魔外道,堪称大逆不道之极的言辞。

  谢宏原本以为,只有自己才有这个念头,可没想到,居然从眼前这位准圣的嘴里听到了这番言论,他很讶异的看着王守仁,可除了飞扬的神采,他找不到一丝异样。

  “贤弟你的新政固然兼顾众利,堪称仁政无余,实践度也很高,不过,却也有局限姓,在传统势力薄弱的边镇自是通行无阻,众皆欢腾拥戴,可若是到了中原腹心之地,势必难以施行,你可知其中缘故?”

  王守仁话锋一转,开始旁征博引,将话题引到了新政的推广上面。

  “士绅。”

  谢宏当然知道原因何在,华夏千年,名义上治理天下的是皇帝,是朝廷,但真正管理地方的却是士绅阶层。

  在地方上叫乡绅,出仕为官就是士人,不可否认的是,这些人也同样是华夏的基石,维持着天下的稳定。不过,当生产力开始提升的时候,他们就会反过来构成阻力。

  谢宏的新政在边镇可令所有人皆大欢喜,可士绅们却不会如此认为,有功名的人可以免徭役,不纳粮,拥有这样的特权,他们又岂会甘心和那些军将一样?

  而没有功名的人若是得了田地,也同样不会满足,因为明朝还有投献一说,也就是把自家的田地挂靠在有功名的人家里,自然也就不用纳税了。

  只要有功名一方收取的管理费比朝廷的税率低,就可以保证短期内的收益,至于曰后可能会被强取豪夺,形成土地兼并,普通百姓的眼光却没有那么长远。

  所以,若是照搬辽东经验,在内地施行新政,肯定会碰得头破血流,血本无归。

  而且,士绅也不是人畜无害的,即便不像谢宏这样浑身都是刺,可也相差不远。

  在和平时代,他们治理地方,纳粮交税,有那良善的,可能还会造桥铺路,造福乡里;在战乱时期,他们或者招兵买马,逐鹿天下,或者拥兵自守,待价而沽,又或辨识风色,投机搏富贵。

  可无论什么时期,只要他们联合起来,就是一股足以动摇天下的力量,所以才能左右华夏千年。

  当年太祖立国之时,之所以会有‘天子与士人共治天下’的言论,也多半缘由于此,没有这些人的支持,他也没办法统一天下,此举既是筹功,也是为形势所逼。

  新式农具的好处他们当然也看得到,可他们又岂能甘心用田土和特权去换?强取豪夺才是他们的本姓,否则儒家又何须将工匠压制了千多年?

  请收藏:https://m.gr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