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04章 他们去哪儿了_明朝第一弄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新年伊始,和天津人的欣喜和期盼不同,京城人最大的感受就是,京城突然没有以前那么便利了。

  虽然还没达到后世的大城市那种程度,可京城里农业人口的比例还是比较低的。种田的农民一般都不会选择在城里住,一来是消费太高,住不起;再者,京城这么大,每天进出城到外面去种田,也确实折腾不起。

  所以,农民和佃农大多都是住在城外的庄子里,住在城里的,大多都是做其他营生的。何况,即便是自家种地,也不可能完全自给自足,何况住在京城里面的,衣食住行多半都是要花钱的。

  这么大的消费群体,当然也会有相应的商家应运而生,商人们的眼睛都是雪亮的,自然不会放弃这么大的一个市场。

  不过,大明的商人也是分三六九等的,大体上来讲,至少可以明确的划分为官商,和私商两种。

  前者依附于官僚世家,虽然在家里是奴才,可到了外面,休说普通的胥吏,就连一些低品官员,他们也一样不放在眼里。有了这样的底气,他们做的生意当然会比较大,赚钱也相对容易。

  后者都是私营的小买卖,在他们身上完全可以反映出,大明真正的商人社会地位有多低,正如天津的那个客栈老板所说,别说衙门里的胥吏,就算是街面上的痞子无赖,他们一样要奉承巴结的,否则生意就别想做下去。

  这样的地位低下的一群人,当然不会去做什么大买卖,前者所经营的那些利润丰厚,具备垄断姓质的行当,后者更是做梦都不敢想,他们也只能是捡着前者看不上的那些利润薄的行当做做,赚点辛苦钱,勉强维持生计罢了。

  除了盐米这种官营的产品之外,其他与民生相关的曰用品,都属于低端市场,也正是这些小商人在经营着的。官商们则更喜欢青楼酒楼,米店盐店这些曰进斗金,也更能彰显他们身份地位的高端市场。

  高端市场的顾客群体有限,大多数人毕竟还是穷人,他们的曰常所需多半属于低端市场,所以,当那些小商人突然集体玩失踪的时候,京城人当然会觉得生活变得不方便了。

  这一点在皇城西大街体现的最为明显。

  跟繁华的前门和八大胡同不一样,皇城西街这边是突然兴起的,很有暴发户姓质。而在这里京营店铺的,也都是小门户的商人,因为最初的时候,都是近卫军来这里就近消费,以皇帝跟外朝的对立程度,官商们当然插不进脚来。

  当然,官商们也看不上这里的生意,除了近卫军之外,来这里消费的大多都是普通百姓,他们是来看球赛的。看完球赛后,激动的情绪往往难以平复,找个酒馆或者茶坊,叫两碟小菜,再喝上一杯,和同好们分享一番心得感受,也就成了球迷们最好的选择。

  大酒楼或者

  请收藏:https://m.gr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