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71章 王师出塞旌旗卷,汉歌嘹亮响四方_明朝第一弄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们自然是郁闷非常。

  另外则是表达方式上的限制,表达意见是可以的,哪怕说的话不怎么合皇上的心意,也不会挨收拾。可是,谁要是想象从前那样成帮结伙的搞什么言潮,或者在民间煽风点火,那就对不起了,厂卫的电椅就是为这种人设置的。

  所以,甭管怀着什么样的心情,报着什么样的目的,承天门外的请愿行为是井然有序的,也是肃然无声的。

  也不是没人想到用更激烈的办法,可他们很清楚,承天门外并不是最好的舞台,时间也不太对,怀有这样想法的人都在等,等着万众瞩目的那一天。

  比起官员们的思前想后,百姓们的想法就单纯很多了。明朝人对鞑虏的观感,和后世天朝民间对曰本的观感差不多,都是不需要宣传的,从残暴如禽兽般的鞑虏手中,将边镇的军民解救出来,这种行为不需要理由。

  人们只是在担心,皇上身边的兵力是不是太单薄了点,风险是不是太大了点,是不是应该等着蓟镇的援兵到了,再出兵比较好?

  不过,皇上既然已经做了决断,那大伙儿就只有听着的份儿,因为大伙儿都知道,皇上不是疯子,既然敢于出兵,他肯定是有把握的。

  家中有从军的儿郎的心情会更糟糕一点,不过父亲们却都只是用满是老茧的手,拍了拍儿子的肩头,母亲们都含着泪,却在为儿子收拾行装,包家的那一幕,无数次的被重复着。

  百姓们的心思很淳朴,受了人的恩惠要还,保卫自己的家园也是责无旁贷,何况,皇上也不过弱冠之年,他已经亲自站上了前线,自家的孩儿又有什么退缩的理由呢?

  时间的推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五天时间,一瞬而过,这天清晨,紫禁城再次钟声大作。

  早早就等候在长安大街上的百姓看得分明,随着钟声的敲响,从午门到承天门,紫禁城门户次第而开,紫禁城的全貌顿时展现在了天下人面前。

  不过,没人会去关注宫城里面的红墙碧瓦,一阵阵轰雷般的声音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那声音如春雷般隆隆作响,使得地面都随之震颤。尽管有些不能置信,可人们都知道,这是脚步声,是近卫军将士整齐的脚步声。

  “山若在前,山必倾倒;有川险阻,投鞭断流;为君羽翼,护民安邦;天子近卫,所向披靡!”脚步声尚在回响,又是一阵整齐的呼喝远远传来。

  不知为何,很多人突然觉得很安心,哪怕明知道近卫军不过是一群少年,即将面对的,也是对中原最具威胁,最强大的敌人,可他们就是没来由的觉得很安心。

  对于近卫军,他们也没有面对其他部队那样惧怕的感觉,也许就是因为,这是一支子弟兵吧?没错,这就是大伙儿的子弟兵,和咱们的皇上一样,让人禁不住的感到

  请收藏:https://m.gr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