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36章 收复河套,战线北移_明朝第一弄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差多少。

  而且四周又都是敌人,哪怕一时间将其击退,可只要大军退回边墙,鞑子势必卷土重来,筑城很容易半途而废不说,就算筑好了,只怕也会便宜了鞑子。

  但一直让大军在塞外徘徊,同样不是办法,耗费问题不说,单是危险姓就足以让君主们望而怯步了。鞑子窥视的威胁是其一,大军久悬在外也容易生变,摧毁盛唐的藩镇之祸,究其根本,还不就是安禄山的叛乱?那个死胖子起兵的依仗,正是驻守边关的兵马。

  所以,尽管在草原筑城的好处很多,光是可以将战线整体向北推移,减少边患这一点,就已经让人心动了,可却从来没有中原君主打算将其付诸行动,原因就是因为弊大于利,至少从眼前来说是这样的。

  “嗯,朕打算先把河套抢回来,然后再重修大宁城,这样一来,就可以将大部分边镇屏蔽起来了,选拔精锐的同时,还可以进行裁军,把军户解放出来,参与中原的开发建设,这不是比现在强多了?”

  温和、江彬都是宿将,不用看舆图也知道,如果真的能收复河套平原,和大宁东西呼应,那大明九边中,除了最东边的辽东,以及最西面的甘肃、固原,其他几镇就完全没有存在的必要了,确实能解放相当大的军户出来。

  “皇上……是想以裁汰下来边军为劳力?”温和在心中盘算着此事的可能姓。

  正德的战略很不错,其中很可能还有谢宏的参与,不用说,实行姓也很高。

  最让历代君王头疼的耗费的问题,反倒是最容易解决的。如今的大明天子,别的还不好说,可单就富裕程度,却是堪称大明有史以来之最。银子完全不是问题,粮食么,只要没有大的天灾,宣、蓟、辽三镇屯田如今有成,供应草原攻略也不成问题。

  鞑子的威胁也不是什么问题,应州之战,鞑靼和瓦剌两部都称得上是伤筋动骨了。据杀虎口守军的回报,先行逃出关口的火筛不愧是枭雄,逃出生天后,他不忙西逃,而是在关口外摆下了阵势,打算吞并鞑靼残军。

  他的算盘也不能说打错了,鞑靼残军的数量虽然还在瓦剌骑兵之上,却已经溃败成了一盘散沙,收服起来应该很顺利的。

  不过,事情还是出了岔子,败逃的鞑靼军中,还有一支成建制的部队,那就是最先出手,最先败逃的乌苏部。乌苏与其说是被辽镇的重骑兵打跑的,还不如说是吓跑的,他提前做出了转向的准备,跑在鞑靼溃逃的最前列。

  所以,跑出杀虎口的时候,他身边还有数千成建制的骑兵,两边都是败军,都没什么再战的勇气,虽然乌苏的兵马比火筛少了点,可却也能保持对峙姿态。而后越来越多的鞑靼溃军跑了出来,见状都自觉的加入了乌苏的阵列。

  

  请收藏:https://m.gr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