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738章 古今多少事,功过笑谈中_明朝第一弄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章到,后面还有,请别走开~――――“李兄,你不必担心我,我只是想在这里清静一下……”李兆先起了个头,却不知如何继续,却也惊动了杨慎,少年才子转过身来,神情间虽带悲戚,不过,倒还没到让人太过担心的程度。【无弹窗】

  “那就最好,你自己知道保重就最好。”李兆先舌辩无双的口才不翼而飞,只是喃喃的念叨着,暗自也在琢磨着,自己到底应不应该放心。

  “你知道吗,李兄,从去年开始,我就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李兆先没什么言语,杨慎却突然有了谈兴,“之所以会进书院求学,并且和我爹争吵,都是因为天津之行,到现在,差不多也有整整一年了。”

  杨慎的话题有些飘忽,李兆先也不知该如何应答,而且,他觉得好友似乎也不需要他回答,所以,他只是默然点头。

  “新官制很好,每个身在其中的人,都以国家利益为先,以照顾民生为重;而正在酝酿中的新律法也很得力,环环相扣的监察制度,足以消弭大多数渎职贪腐的行径,身在其中的人都以无私的精神奉献着,努力着,满心憧憬着创造一个强盛繁荣的大明……”

  “是啊,能身处这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吾辈的荣幸,也是吾辈的使命。”李兆先由衷的赞同道。

  “可是,李兄,儒家的先贤们当中,也不乏以天下为己任之人,儒家子弟也并不都是只顾自家荣辱兴衰,而将国家大事抛在一边的人。瑕不掩瑜,不论哪家哪派,都有长处也有短处,可新旧制度的差距,新旧官僚的差距为什么就这么大呢?”

  杨慎的声音夹杂了些苍凉意味,缓缓说道:“比如我爹……其实我爹还算是个好官,杨家在四川有些产业,可也都是祖辈传下来的,我爹入京这些年,田产的规模虽是扩大了些,却都是些投献所来,杨家也并未贪了他们的。”

  “朝堂上的事情可能复杂些,可我爹走的也是清贵翰林的路子,就算有些不妥,也应该与律法无碍,最多,也就是入阁这几年,有些倾轧罢了。”说到这里,他的语调突然变得尖锐起来,语气也有了些愤怒之意。

  “可我无论如何也没想到,他会犯下勾结鞑虏入关,坐视……不,是暗中支持宁王谋逆,这样足以遗臭万年的罪过!我真是想不通,他已经入了文渊阁,位极人臣,就算新政会削弱内阁的权柄,可他若是愿意改弦易辙,却未必不能在参政院中占有一席之地,毕竟……”

  参政院还没有正式登上大明的朝堂,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个扩大版的内阁也越来越完善了。目前,参政院以书院学子为主,混杂着不少开明的低级官吏,主持的却是焦芳。

  论政略见识,焦芳其实是不如杨廷和的,所占的优势,也不过是个

  请收藏:https://m.gr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