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767章 奥妙无穷的宝钞_明朝第一弄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宝钞……”听了唐伯虎的话,倭人的反应不一,胜仁和细川都是一脸茫然,而今井和大内却都是紧紧的皱起了眉头,显然是有所疑虑。将倭人的反应看在眼里,唐伯虎对今井二人在疑虑什么也是心知肚明,想必这两人是知道宝钞的底细的。

  谢宏当初提起宝钞的时候,唐伯虎自己又何尝不是疑虑满腹,王守仁所学涉猎较广,更是连连摇头,只说行不通。

  从古至今,货币经过了多番演变,从最初的以物易物,到贝类货币的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春秋时代,金属铸币成为了主流,并且一直延续至今。当然,铸币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但变化主要体现在货币的形状或重量,抑或材质上,本质却没什么改变。

  即便在唐宋之后,随着对外贸易的扩大化,金银以其稀有姓,大有取而代之的势头,但实际上,即使到了明朝,铜钱依然是主流货币。

  大明开国的时候,百废俱兴,铸币的主要材质,铜,是非常匮乏的,所以,太祖打起了新货币的主意。他打算效法前宋曾风行过的交子,在大明全面推广纸币,以解决金属货币的诸多弊端。

  朱元璋出身草根基层,知识是匮乏的,可他有个优点,就是想到就去做,在后世,就是执行力强的意思。于是,在洪武八年,大明正式设立了宝钞提举司,并颁布‘钞法’,并于次年以中书省南京名义开始发行。

  从一贯到若干文,宝钞分六等,以相应的铜钱为计量单位,《明会典》记载:“以桑穰为料,其制方,高一尺,广六寸,质青色,外为龙文花栏,横题其额曰‘大明通行宝钞’,其内上两旁复为篆文八字,曰‘大明宝钞天下通行’。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明太祖的观念是超前的,他不但提前欧洲几百年推广了纸币,并且还注意到了防伪等细节问题,行动起来更是雷厉风行。

  但是,金融的技术含量是相当高的,可不是想到就去做就行,没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就去搞国家金融,就如同三岁小儿挥舞大铁锤,结局一定是悲剧的。

  事情也的确是这样演变的。

  明代纸币只发不收,既不分界,也不回收旧钞,所以,市场上流通的纸币越来越多,宝钞泛滥成灾,结果发行当年就已经通货膨胀了。

  发行之初,一贯宝钞可以买一石米;到了永乐初年,一石米就可以换三十贯宝钞了,而后时涨时跌,等到英宗即位的时候,米和宝钞的兑换比,变成了一比一百,宝钞彻底成了废纸。

  正德年间,宝钞实际上已经废止,大明朝廷不再发行,世面上也没人用,就是废纸一张。还要等到嘉靖年间,大明货币量不足,财政紧张,士大夫们才重新把这东西翻出来,强制当成军饷、俸禄发放,不知道让多少忠臣良将欲哭无泪

  请收藏:https://m.gr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