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四十四章 移动电话_巴比伦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那样差,计算机和网络同理。

  在1957年的时候,苏联杰出的工程师列昂尼德.库普里扬诺维奇便发明了ЛК-1型移动电话。可向城市里的任何地方进行拨打,可接通任意一个固定电话。只是他的这种发明,造价非常高昂,没有推广开来。

  移动电话与无线电对讲机的主要区别,就是需要接入市话网络,能够用移动电话直接拨打固定电话,同时还要保证通话清晰。

  在苏联科技人员的努力下,在60年代初便推出了“阿尔泰-ac”系统,在一个大城市内设置一个中央基站,工作半径60公里,使用150兆赫频率,提供6个无线信道,配有8个发射机,可以为800名用户服务,天线系统都被安装在高楼尖顶上以保证数十公里范围内的通话质量。在城市郊区以外40-60公里范围内,沿着各条公路安装有足够多的外围中继站,但因为系统缺陷,还做不到城市间全线覆盖。(这个原理,已经和现代的移动电话非常相似了,只是当时的信号还是模拟信号,通信容量小。)进入70年代后,“阿尔泰”系统获得了大发展,升级后的系统采用330兆赫频率的新信道,共有22个发射机,8个信道,覆盖范围大大加强,能保障更多的用户在同一时间进行通讯。到70年代中期,“阿尔泰”系统已在苏联114个城市中推广运行。

  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前夕,“阿尔泰”系统又进行了另一次大规模的现代化升级,为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立下了功劳。

  但是,虽然这个系统已经覆盖了苏联大部分城市,由于价格仍旧高昂,而且,由于信道的限制,容纳的话机个数有限,也只有政斧机关和部分大企业采用,更多的是租用。

  这也是正常的,在后世,直到九十年代,无线电话也是富人的奢侈品,普通人是无力承担这种费用的。

  由于张峰的来访在苏联方面看来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他的随行的苏方人员里,安排了一部这种移动电话设备。

  张峰的脑海里有了这样一种构想,先把这种东西引进到伊拉克去,然后,让自己在欧洲的由费萨尔公主的厂子生产,如果能够占领全球市场,哪怕只是与摩托罗拉分庭抗礼,那也是一笔相当大的利润!

  要知道,在后世,可是几乎每人都有手机,而移动电话公司在初期组网完成后,后期的利润更是巨大的。

  苏联这种高度计划经济的体质是没有什么活力的,与其让后世的其他公司挤垮,倒不如让自己将他们发扬光大吧!

  而且,张峰还想到了另外一个机会,这种大规模的交换网络,也是需要计算机的!趁着这个机会,引进几台大型计算机!

  卡尔采夫看着在自己的讲解下,这个伊拉克来的家伙兴

  请收藏:https://m.gr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