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25章 上郡遭灾_长平长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今年收获了再说。

  张禄让文书起草了一份给秦王的报告,告知自己这几个月的工作。报告写得很长,用了十几片竹简。封好后送回咸阳。

  十天后,相府的教令传来:“河东守卿禄,所行皆办。着设府于蒲坂,近于咸阳,以备咨询。”

  本以为可以安定下来的郑安平和小奴,发现又要上路了。郑安平告诉张禄,小奴可能怀孕,张禄告诉他,这个教令虽说是相府发下的,但可能是秦王的意思,不能耽搁;如果实在走不了路,就只能把小奴一个人留下——这肯定是不可行的。没有办法,只能一起上路。张禄要给小奴佣乘辎车,小奴说在车上震着可能更不好,还不如走着。途中,张禄让郑安平、盖聂乃至五旺都去照顾小奴,不用管自己。一行人又匆匆赶回蒲坂。

  众人一路上并不着急,边走边观察粮食生产情况。看到黍稷都长势良好,山坡上已经牧上牛羊,心里稍稍放心。沿途找各县乡里的升官叮嘱了粮食生产的事,要他们务必不能放松。到解县时,让盐商们收购铁农具和幼畜,先运到安邑交割。

  但等他们到达蒲坂时,才知道秦相的使者已经在这里等待了好几天了。

  魏冉派人找张禄,是告诉他,上郡今年出现严重旱灾,除了靠河的几亩地外,其他农户几乎绝产!为了救灾,魏冉让张禄紧急开始修路工程,征发上郡的壮丁到河东就食。

  张禄脸色发白,没想到会是这个结果。河东的粮食还不足呢,又要支应上郡!他问使者道:“上郡当征几何?”

  使者道:“上郡之众也,五万户。若皆征,恐河东难支也。必也一万!”

  张禄道:“愿与尉丞议之。”

  就在蒲坂破旧的馆驿中,张禄、皮绾、郑安平,以及陈四、芒未等人开始核算。河东九县,有四县是故秦县:汾阴、皮氏在西河东岸,魏和吴则在河曲北岸,正好在河东两翼。离上郡最近的就是皮氏,几乎过河就到。张禄首先问皮绾道:“皮氏之粮,可支几日?”

  皮绾老老实实地回答道:“皮氏,边邑也。但以积粮为务。今不用兵者数年,仓廪尽满。十万之众,可支三月。”

  张禄道:“若此则大计可定矣。安邑地广而民稀,诸事皆废。若得其民,其势可兴。今有上郡之民入境,正聚民而兴之时也。若尉能支三数月,事可成也。非独皮氏,汾阴、魏、吴,皆故魏地,而秦早得之,聚民积粮,亦当此数。安邑得尉之教,粟之外,植以黍稷,亦可少补其缺。其有缺者,就与盐商籴之!”皮绾也在心里盘算了一番,觉得可行。众人又仔细商议了整个过程的细节,决定放弃从蒲坂溯涑水而上的计划,从汾阴、皮氏开始修路,先通往安邑;再从安邑往回修。

  计议已定,张禄告诉使者说,十天以后,可以接一万人,从夏阳滁州渡河至汾阴,开始修路。使者很满意地回去了。

  要上工地了,小奴没办法跟着,只能让他留在蒲坂,委托给蒲令安顿;蒲令自然不敢怠慢,给小奴腾出一座小院,派人侍候。其他人都沿河向北,赶往汾阴。

  请收藏:https://m.gr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