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32章 筑垒而守_长平长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垒,这还好理解,为了保护粮食、辎重等后勤物资,以及伤员、文职、高级官员等重要人物,建立稳定的基地是必须的。但随后王龁的操作就更加奇怪,他把壁垒沿山脊向北延伸,一直修到丹朱岭旁边。这让廉颇大惑不解。难道王龁过来不是夺取上党,而是要把自己困死在上党吗?自己的背后就是邯郸,所有通往邯郸的道路都在自己严密控制之下,自己的后路决不会被切断!最坏的结果,守不住上党,全军撤回邯郸是没有任何问题的!王龁的举措看上去更像是保卫河东。但廉颇不相信,白起会胆小到这种程度。深深的阴谋感袭上廉颇的心里。他小心地估算着哪里出现了意料不到的破绽,被白起抓住了……

  无事之时,廉颇会来到大帐后面那外高山上,长平的整个战场尽收眼底。他一寸寸地巡视着,估计着白起的行动,始终没有找到可以被白起利用的破绽。

  但白起显然不是无的放矢啊……他会突向哪个方向呢?

  更多的消息传来,汉中、南阳也都出现了动员的迹象。四月正是春耕农忙季节,又是青黄不接之时,在这时动员士卒前所未有!

  赵王感到极大的压力:自己已经竭尽全力了,而对方似乎才刚刚起步!廉颇也感到巨大的压力,他觉得自己摸到了王龁不急于进攻而是忙于修筑壁垒的原因:白起要调集绝对优势的兵力,一举压倒自己!王龁的任务只是建立阵地,为后续援兵的到来铺平道路。

  如果是这样,按理廉颇应该抢先发动攻势,争取在白起主力到达之前歼灭王龁的部队,至少也要破坏掉这个进攻阵地,不能让白起从容排兵布阵,然后对准自己的缺点,狠狠来上一下。

  廉颇叫来诸将,商议出击事宜。

  谷口的作战对赵军刺激很大,很多将领都认为未能救出谷内的守军是一项耻辱。王龁在消灭了谷内的赵军后,没有立即发动进攻,而是忙于筑垒防御,大家认为是一种心虚的表现。估计秦军在连续作战后,损耗很大,一时无力进攻,正等待后援。当听到廉颇提出主动出击的动议时,大家全都同意。

  上一次打北面的阵地,吃了地形很大的亏,有将领提出是不是换一个地方,攻击南面的阵地。

  马上有人不同意,南边的阵地离主阵地更远,中间还隔着一座小山包,虽然不是什么障碍,但比起北面的土坡来还是要高得多。

  但那人坚持道:“彼山居中央,四野尽收眼底。诚攻守之要也。王龁虽怯,未可一阵而破之,自当阵伍堂堂,立于不败而后求胜。”

  这最后一句话打动了廉颇。攻击王龁应该着眼于持续不断的进攻,短促的突击是没有作用的。如果攻击要持续一两天甚至数天,南面的阵地的确更利于出击。特别是,王龁的壁垒是沿着赵军壁垒的方向向北延伸,南边缺少壁垒掩护,如果能够以那座无名的小山包为依托,建立起前进阵地,持续不断地猛攻几天,或许能够改变战局。目前,他相信,兵力是己方占优。只要发挥出兵力的优势,其他阴谋都无济于事!

  请收藏:https://m.gr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