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64章 举人二三事_寒门科举之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习。在朝中建功立业,甚至能够名扬千古,这是天下读书人的理想。”

  梁靖珲闻言也笑道:“所以,这么多举人参加春闱,一点都不必奇怪。我进京时在路上也遇到了,满头白发年约六十的举人。”

  马俊峰听了叹了一口气道:“说起这个,我和你们说下遇到过的事。我来京路上,见到有人病死在客栈里,他的仆人和族人也是伤心的很,只得抹着眼泪,半道上扶灵回乡了。”

  十个人听了心里,也是感慨万千,惆怅不已。

  谭举人听闻之后,“如果换作是我的话,这么大年纪,真没必要继续参加科举了。科举之路不通,也可以转为其他的。”

  梁靖珲点了点头表示赞同,“确实如此,而且已经取得了举人的功名,在家乡也是一方乡绅,能够给家族一定的庇护。而且科举无望,可以选择谋官,也可以为了后代培养出优秀的举人。”

  在场的十余人也是唏嘘不已,马俊锋这时想起当年他们乡试的场景,忍不住说道。

  “每年科举考试,都有人命丧黄泉,其实为了追求而亡,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在场的所有人只能沉默不语,是啊,说放弃哪有那么简单。科举之事从来都是文无第一,尤其是已经取得举人的功名,学识肯定不差,差的就是那么几分的运气。

  谭举人谭文翰看着众人的沉重的神色,便开口道:“好了,你我不必太过在意此事,追求不同,选择自然不同,只要是自己心甘情愿就行。”

  “对,谭兄,我敬你一杯。”马俊峰抬手帮着谭文翰斟满一杯。

  众人也重新热络了起来,开始互相探讨学业的问题。

  “我们在京城重聚,不如以此为题,赋诗一首。”梁靖珲等人提议道。

  其他人纷纷摇头,马俊峰“你们是江南才子,我们可比不了,不如一起讨论讨论课业如何?”

  “行,那题目是何?可有准备?”谭文翰问道。

  曾钧年提议道:“那不如就以四书五经中题,一人互相写一篇策论,之后互相点评如何?”

  谭文翰听了立马赞同道:“曾兄的这个提议很好,我的老师说过多数题都是出自于此,温故而知新,这可比那吟诗作对有用的多。”

  梁靖珲想着这不失为一个好方法,能够很好地改善问题,于是道:

  “那既然如此我们制定一个规则,五天雾山斋聚会一次,等结束之后,我们各自带着两篇策论题回去如何?”

  其余九人听了觉得有理,纷纷表示同意。

  十名举人在雾山斋得雅间里,开始出题之后作答。之后开始查阅对方的文章,通过举一反三,一起互相查出对方有哪些的问题,一边认真做笔记,慢慢地改进,一番交流下来,众人都有了很大的收获。

  曾钧年也偷偷地缓了一口气,不必再担心因为他的错误让别人买单。

  如今,这样就能很好地解决了许多问题,而且也不会影响到别人,各自的学业也能得到进步,而且不会耽误和浪费时间。

  【作者题外话】:263章的内容改了,昨晚太晚,做修改,今天改成了。不通顺可以重刷下263章

  请收藏:https://m.gr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