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74章 稻田中的小鸟_我有一座野生动物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来。

  网友们看着眼前的景色,纷纷惊叹道:“哇,这动物园里还种田啊!”

  “为了打造乡土展区还专门种片田,够硬核。”

  “水稻上半年就种了!专门给孩子们体验种田的,我怀疑园长是为了这片田弄了一个乡土展区。”

  “真漂亮!完美符合我想象的乡村美景,远离城市喧嚣,好想住在这里!”

  方野从稻田旁走过,望着这美丽的景色,脚步突然一顿,露出了惊奇的神色。

  “咦?”

  朝蓝鲤勾了勾手,示意她把镜头转过去。

  “园长这是发现什么了?”

  “啥也没看到啊?”

  网友们一头雾水。

  一阵风吹来,水稻叶子摇晃,露出后面一根被压弯的水稻,上面站着一只小鸟。

  头部和背部呈黄褐色,和麻雀有点像,不过胸前却是黄色的。

  悦耳的歌声,就是从它这里传出来的。

  方野道:“看到那只鸟了吗?有没有认识的。”

  “不认识!”

  “看着好像麻雀!”

  “我认得,这是禾花雀!”

  方野道:“这是黄胸鹀,非常有名的一种鸟!广东这边叫‘禾花雀’,首都那边叫‘黄胆’,还有其它各种称呼。

  虽然和麻雀没啥亲缘关系,不过有一点很像,它曾经是欧亚大陆分布最广,种群数量最多的一种鸟类,最多时估计有几百万只甚至更多。

  从芬兰、俄罗斯远东乃至日本,都有它们的身影,每年到了秋天,就会跟着冷空气,从北方南下越冬,穿过一个中国,来到南方几个省区的越冬地。”

  有网友敏锐注意到了方野的用词:“曾经?”

  “没错,只用几十年的时间,黄胸鹀的数量下降了95%,在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上连跳五个等级,从无危、近危、易危、濒危到了极危。现在它们已经是一级保护动物了。”

  “惊了,为啥下降这么快?”

  方野叹了口气:“在之前,禾花雀在广东还有一些地区是一道很受欢迎的美食,甚至在观鸟的工具书里都是直接这么介绍,可见这种印象是多么深入人心。

  上世纪九十年代,从街边摊位到饭店菜肴,都能找到禾花雀这一食材,甚至“三水美食节”就以禾花雀为卖点,捕杀的禾花雀以数十万计,吸引了许多游客。

  随着大量的捕杀,禾花雀的数量锐减,价钱越来越昂贵,不止是食物了,变成了一种畸形的身份象征。

  虽然国家早已经全面禁食禾花雀了,但是酒店为了追逐利益,还是会偷着卖。

  可以说,禾花雀是被吃没的。”

  黄胸鹀的故事,让网友们唏嘘不已。

  “诶!痛心啊,希望不会是下一个旅鸽!”

  “本广东人第一次听,这么好看的鸟真的舍得吃吗?”

  “小时候确实很多卖的,能看到一只只禾花雀被穿成一串,挂在店门口。不过没有吃过,感觉有点恶心。”

  “小时候能看到满树的这种鸟!真的好多年没见了。”

  “所以说为什么总有人想着吃野味呢!这种陋习还不改。”

  “果子狸、穿山甲、禾花雀,为了人们的口腹之欲何其无辜!”

  “现在保护,为时不晚。需要我们大家一起努力。”

  请收藏:https://m.gr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