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二十二章 试一试_大国上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为胃气还没有枯,但是津液耗损,脾气不养,胃气难支......”

  方乐点了点头。

  很多了解中医的人都听说过一句话,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亡,胃,指的就是脾胃。

  《黄帝内经》对脾胃就有很明确描述,脾胃是“仓禀之官,五味出焉,脾主运化,生血统血,主肌肉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在液为涎”,“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亡”这句话,是在强调胃气的功能与作用。

  脾胃的重要性正是脾胃的功能决定的,脾胃是转化营养的器官,食物进入口腔,通过食道,进入脾胃,从而被转化为人体机能的动力。

  脾胃坏了,不能进食,亦或者说不能转化食物,那么人体这台机器也就失去了动力了。

  中医里面也有说,“人活一口气”,这一口气,其实就是阳气,也就是所谓的正气,更为准确的说就是胃气,这一口气来自先天,秉承父母,而维持先天之气的就是秉承中焦气化之气。

  所以在中医体系里面,胃气是决定生死的唯一重要的东西,才有那句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亡的说法。

  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人体以胃气为本。胃气具体指的是胃中运化水谷之精气,脾和胃相为表里,一脏一腑,一运一纳,一升一降,相互协同,共同完成对饮食消化、精微吸收,全身营养物质的收纳、运输,以及精、气、血、津、液的生成、转化等。

  胃气不仅是胃肠道的生理功能,同时还是元气、宗气、营气、卫气和五脏六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胃气的强弱,关系到人体的盛衰,胃气的有无,更关系到人体的生死。

  所以在临床诊治疾病的时候,胃气甚至是推测疾病的预后的重要依据。

  而“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这句话其实有两种含义。

  第一种,是人体在疾病中,如脉弱以滑,则是有胃气的表现,疾病治疗就比较容易。

  第二种,是正常人的脉象是受气于胃的,所以有胃气的脉称之为常脉,人的脉象如果没有胃气,说明病情比较严重,治疗就较难。

  一旦胃气断绝,再想治疗就千难万难了。

  所以在实际的临床中,很多大医一旦判断患者胃气断绝,都不再努力了,往往会告诉家属:“回去准备后事吧。”

  “不过。”

  就在祁远山都禁不住叹息的时候,方乐突然的两个字却又让祁远山抬起头来。

  “祁老已经九十六岁了,确实算是高龄,人寿终有尽,这一点是任何人都没办法阻止的。”

  方乐缓缓道:“不过祁爷爷和祁老这么多年没见,三五天未免有点过于残忍,我可以尽量试一试,让祁老再撑一两个月。”

  “方乐,当真?”

  方乐的话音刚刚落下,边上的祁远明就迫不及待的问道。

  祁远锋和祁远林还没有真正见过方乐的手

  请收藏:https://m.gr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